公立医院改革进入实质阶段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5 07:47 来源: 经济日报行出资人职责
统管北京市属二十二家公立医院
医管局顾名思义,就是负责管理医院的职能部门。新成立的医管局,属北京市卫生局下二级行政单位,代行政府出资人职责,将专职统管北京市属22家公立医院,主要职能为“管人”、“管事”、“管资产”3个方面。
“管人”,主要是指医管局将在北京市属公立医院中推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管理和绩效考核,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任免院长。如此一来,医院的院长相当于一家企业的CEO,全面负责医院的发展和运营,这将有助于院长朝着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北京市属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也将开始建立。
“管事”,则是指医管局将负责组织医院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划、标准,审查决定医院发展计划、年度预算、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采购计划、人事和分配制度及履行公益职能方面的其他重大事项,组织推进医院改革,推进医院的专业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
此外,医管局还将以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身份“管资产”,对医院投资、规划、发展、成本核算等资产情况进行管理,以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和效益。同时,医管局将向北京市属医院派驻监事会,对医院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和医疗服务行为进行监督。
分管医疗工作的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对记者表示,医管局的成立标志着北京市医疗卫生管理“管办分开”正式启动。
管办分开
卫生局“管行业”医管局“办医院”
新成立的医管局与卫生局、公立医院三者关系又是如何界定的呢?丁向阳用“教练员”、“裁判员”与“运动员”来比喻。
此前,业界一直用“既当裁判员又当教练员”来形容卫生行政部门既管行业,又办医院的现象。卫生行政部门一方面对整个卫生领域实行全行业监管,制定政策条例、监管质量、管理市场准入等;另一方面,又作为公立医疗机构的所有者对公立医院实行监管。监管者又是所有者,这种卫生行政部门与其辖下的公立医院间“管办不分”的隶属关系,有时会使其应有的规范、监管职能受到弱化。北京医管局的成立,相当于在“裁判员”卫生局和“运动员”医院之间设立起一个专门的“教练员”的角色。自此,北京市卫生局“管行业”和医管局“办医院”的新型管理体制初步构建。
这种新型管理体制落实了国务院提出的医改要求,提高了经办方和监管方各自的工作力度,促进了医疗服务的质量改善和能力提升。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这是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一步,是北京公立医院改革新的起点,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大胆探索。
据悉,职能调整后的北京卫生局,今后将按照全行业和属地化管理的要求,强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管规划、管准入、管标准、管监督的行业管理职能,不再负责公立医院的具体运行。同时,北京卫生局还将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规范社会资本包括境外资本办医疗机构的准入条件,完善公平公正的行业管理政策。
发展目标
努力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北京是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最集中的城市之一,一年门诊量达1.46亿人次,平均每天达40万人次。北京同时也是医院隶属关系最为复杂的城市之一,不仅有市属、区属、乡镇、社区医院,还有解放军和武警医院、中央部委医院、央企所属医院、民营医院等。虽然北京医管局当下只管理市属22家公立医院,但以市属医院为切口开始的改革动作,将会对整个医疗服务市场格局产生影响。因此,北京医管局一成立便肩负了诸多的期待与责任。
但医管局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发展完善尚需各方共同关注与努力。正如北京市卫生局局长兼医管局局长方来英所说,医改是“摸着石头过河”,除了找准“石头”外,关键还在于怎么一步步落实下去。
其实,早在去年8月,北京市便已在门头沟区医院开展改革试点,建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实行多元化监管和目标考核等,使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效益、质量得以提高,也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表示,门头沟区医院的改革试点为全市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借鉴。
北京医改还将推出一系列具体举措,继续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和“医药分开”,努力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通过考核任命院长对市属医院进行管理,对院长全面放权,实行院长负责制;二是实行绩效考核管理,建立并实施以公益性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三是全面打破传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市属医院将探索实行全员聘用制,实现员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四是建立体现工作绩效的分配制度。
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推进北京市属公立医院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其运营效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从而更好地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