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原副主席刘卓志落马内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5 09:0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王秀强
核心提示:记者调查发现,刘的落马,极可能与其主政锡林郭勒盟期间在煤炭、电力开发方面的问题有关。在刘的背后是一起错综交叉的窝案,涉及在锡盟任职或由锡盟出身的多名官员。在窝案的背后,则是内蒙煤炭开发中的无序混乱现状。
盛夏的内蒙古,正是草原水肥草美的季节,一则消息不胫而走——内蒙古自治区原副主席刘卓志被“双开”。
7月24日,中纪委通报刘卓志严重违纪违法,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巨额贿赂和礼金。中纪委决定开除刘卓志党籍、开除公职处分。
这是近年来内蒙最高级别的官员落马。据悉,刘卓志一案全程由中纪委牵头办理,不日将启动司法程序。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刘的落马,极可能与其主政锡林郭勒盟期间在煤炭、电力开发方面的问题有关。在刘的背后是一起错综交叉的窝案,涉及在锡盟任职或由锡盟出身的多名官员。在窝案的背后,则是内蒙煤炭开发中的无序混乱现状。
锡盟“窝案”牵出幕后主角
据熟悉刘卓志的一位锡盟办公厅官员介绍,“刘是普通工人家庭出身,没有任何背景。但个人能力强,靠个人努力一步步走过来。他文职出身,行事比较谨慎,但在诱惑面前没有把握好自己。”
公开简历显示,刘卓志1953年生于吉林省双辽市,仕途始于1980年,其从基层岗位干起,当过宣传干事、科长,曾长期担任自治区领导秘书,历任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专职秘书、副主任、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党委副秘书长等。
1998年9月刘卓志任乌海市委副书记,从文职任上开始主政地方。2001年9月,刘调任锡盟盟长;2003年3月起任盟委书记,直至2008年1月出任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主要负责农牧业经济和农村牧区、住房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工作。
从时间表来看,2001至2008年是刘卓志政治生涯中最为核心的阶段,
也是其挥洒才华与手段的绝佳时机。
刘卓志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2010年11月23日,当时他带领自治区办公厅、财政厅、建设厅、农牧业厅等部门到兴安盟调研,研究草原生态保护
问题。当年12月4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赴内蒙调研。知情者介绍,彼时刘卓志随同调研。“不久后便被宣布接受调查,事发前没有任何征兆。”
在刘被调查前,先后有两位锡盟原盟委副书记、一位原发改委主任、一位原政法委副书记倒台。这些人曾是刘的左膀右臂。
其中,原盟委副书记蔚小平曾为刘的副手,分管锡盟工业经济,任职期间受贿近900万元,另有600余万元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今年7月被判无期。
2010年11月6日,原锡林郭勒盟盟委委员、锡林浩特市委书记牛志美被“双规”。牛志美曾任锡盟行署盟长助理兼发改委主任,2007年任锡盟盟委委员、锡林浩特市市委书记。案发时,牛是内蒙古铁路重点项目协调办公室副主任。
有知情者称,“牛志美被中纪委工作人员带走后,已经供述和他原工作地某领导(刘卓志)的特殊关系。”
2010年11月28日,自治区司法厅纪检组副组长,原锡盟政法委副书记宋巍被“双规”。宋是刘卓志之妻,她在锡盟政法委时分管政治部和执法监督。
2011年1月23日,原锡盟副盟长、盟委副书记白志明被“双开”,其涉嫌贪污、受贿、非法占有占用公物、收受礼金、从事营利性活动等,违纪总金额3954万元。白志明曾是刘的副手、分管党务工作,案发时为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
有锡盟政府官员判断,刘的倒台与前述案件有密切关联。
案发前被环保人士实名举报
据了解,自2001年起,在刘卓志调任锡盟盟长后不久,便有当地牧民和NGO组织联合举报刘卓志的渎职、违法行为。内蒙牧区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陈继群是举报者之一。
陈是国内知名的草原环保人士,“曾经草原”网站创办人。他曾撰写一份题为《关于锡盟前书记刘卓志渎职(2001-2007)的举报》。
这份举报材料称,刘卓志2001年9月-2007年12月任锡盟盟长、书记期间,涉嫌指使乌拉盖、白音华煤电项目无序上马,廉价征用牧民集体土地;违法截断乌拉盖、高力罕等内流河,超采地下水,造成乌拉盖湿地消亡和乌珠穆沁草原生态恶化,原住牧民生活水平下降。
陈在举报材料中列举刘卓志三项渎职、违法行为。
一是2000~2002年,锡盟东乌旗造纸厂涉嫌侵占牧民集体土地、污染草原,引发牧民不满起诉,法院2002年9月立案后,刘卓志在2002年12月8日主持盟长办公会并派出工作组,指示东乌旗官员征用涉案土地做造纸厂排污池使用。
在此案中,牧民共有715公顷(10730亩)土地承包经营权划归东乌旗政府所有,转给造纸厂使用。2004年牧民达木林扎布、芒来、巴特尔等曾就造纸厂占地及污染问题向内蒙古自治区高级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审理查明上述事实确凿。
陈继群在网站提供2010年卫星遥感显示,东乌旗造纸厂巨大的污水池仍未治理。
其二,是2004年刘卓志支持重建乌拉盖水库,截断乌拉盖内流河水系,为锡林河煤化工等项目上马创造条件。2004年起“内蒙古锡盟发改委乌拉
盖水库工业供水招商项目”进行招商,计划每年卖水3000万立方米, 利润1121.22万元。此举造成乌拉盖湿地消亡,草原生态整体恶化。
关于此事,2008~2009年,陈继群联合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易津对乌珠穆沁草原、乌拉盖湿地水资源损伤做调查,形成《内蒙古乌珠穆沁草原湿地生态损伤评价》报告。
本报记者掌握的该调查报告称:“锡盟市政府为向锡林河煤化工、贺斯格露天煤矿两个高耗水项目卖水,乌拉盖水库不向下游放水,致使乌拉盖湿地消亡、该河2万平方公里流域草原浅层水位下降、土地沙化。”
举报材料称,截河和上马锡林河煤化工项目环评并未过关,但刘卓志支持这两个项目建设。此后,刘骗取“治理荒漠化、禁牧休牧、移民”等项目拨款挪作他用,使当地草原陷入退化、治理、再退化的怪圈。
其三,是2005年刘卓志支持西乌旗白音华煤矿和火电厂项目,截断高力罕河修建水库,廉价征用原属牧民集体土地并倒手获利。2005年,西乌旗
搬迁白音华煤矿附近牧民,牧民得到的赔偿是每亩集体土地2000元;而在2010年当地以每亩约23万元招商出租土地,溢价率高达10000%。
刘卓志任锡盟市委书记期间,多次公开讲话中提及“协调配合大唐等煤化工项目”,“加快白音华煤田一号露天矿等新建项目的开发建设进度”,“加快白音华坑口电厂开工建设”。这似乎与上述举报的某些情节相吻合。
此外,上述举报均与刘的几名旧部的腐败案有颇多交集。其中,在锡盟原副书记蔚小平案中,便有蔚接受白音华矿主行贿、锡林河煤化工负责人行贿的事实。
内蒙古赤峰中级法院审查称,2005年,蔚小平通过运作,帮助前来投资的辽宁久益置业投资集团获取白音华一号井工矿露天煤矿项目。为此,该公司负责人先后三次送给他10万港币、1万元人民币和1万美元。
2006年下半年,锡林河煤化工项目因在锡林郭勒盟贺斯格煤田总体规划尚未审批的情况下违规开采,受到赤峰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的查处。但在蔚小平的协调下,该公司得以继续违规开采。2007年春节前,项目负责人刘某送给蔚小平5万元。
狂潮下的草原生态困境
内蒙古的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作为其缩影,草原之城锡林郭勒盟因煤炭资源丰富闻名。
锡盟市政府资料显示,锡盟煤炭探明储量1500亿吨,远景储量2500亿吨。区内有胜利、白音华、五间房等特大型煤田, 煤炭主要以褐煤为主,煤层厚、埋藏浅、开发成本低,适合大规模露天开采。
依托这一资源背景,在刘卓志主政锡盟期间,锡盟提出从2003年起,“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实现全盟的经济转型”战略,即转变传统的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从而转移草原牧区的生态压力。
丰富的煤矿引来电力巨头。锡盟当地已生产运营的电厂发电成本仅为0.162元/度,比华北地区电厂发电成本低0.1元左右。资源、价格优势吸引电力企业蜂拥而来。目前已有神华、大唐、华润、鲁能、华能、国电等在锡盟布局了多个电源点。
在2009年,国家确定锡盟为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基地,刘卓志主持引进多个煤电项目。在他的推动下,近年煤化工替代传统的畜牧业,成为锡盟主要的经济支柱。
但和整个内蒙一样,这种以资源开发、城市化或基础设施建设立项,以项目拉动经济的模式,也充斥着大量寻租机会。刘卓志及部下的贪腐案,与煤炭资源开发密切关联。
“内蒙的露天煤矿开采成本低、利润高,采矿权的争夺激烈,先开矿,后办手续的现象很普遍。”内蒙古当地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煤老板们拼命砸钱,招商引资、煤矿矿权划拨、土地资源出让、移民项目等环节都成为刘卓志、白志明、蔚小平他们敛财的法宝。”
在这样的狂潮下,内蒙的资源开发与混乱伴生。今年5月中旬,锡盟就接连发生两起群体事件,皆与煤炭项目建设破坏草原环境,引发与当地牧民的冲突有关。两起事件经由自治区政府出面调解才得以平息。
尽管国家发改委对锡盟煤炭资源开发持慎重态度,目前诸多大型项目尚未批复,内蒙并未放慢煤炭开发节奏。一个煤业兼并重组行动已于日前开始实施,
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全自治区原煤产能达到12亿吨,形成30~40户有影响力煤炭企业。而2010年内蒙煤炭产量尚不足8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