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王晓晖:富士康为何引入机器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5 09:25 来源: 财新网

  这是企业应对全球产业竞争的需要,也是中国人工成本快速提高的必然

  【背景】7月29日,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在员工街舞晚会上透露,未来三年富士康生产线将引入100万机器人,以代替人工。

  郭台铭向员工指出,目前富士康生产线已使用1万台机器人,2012年达到30万台,3年后机器人将达到100万台。

  早在2006年,富士康就启动自动化机器人的研发和使用。这些机器人主要用于喷涂、焊接、装配等工序。机器人取代人工后,富士康生产效率将大幅提高。届时,工人将用“云端”来操作机械。这对用工数量和构成有何影响,目前尚不清楚。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厂商,目前富士康员工总数已接近120万人。其中,中国大陆员工超过100万人,仅深圳就超过40万人。富士康内部一直实行日夜轮班制。2010年来,富士康员工坠楼轻生事件频发,颇遭外界质疑。

  此后,富士康集团决定给工人加薪。据富士康2010年财报,当年员工成本总计5.65亿美元,较之2009增长16.5%。2010年净亏损达2.183亿美元。与此同时,富士康逐渐把工厂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并相继在重庆、武汉等地建厂。

  一方面是把工厂转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内地,一方面又决定引入百万机器人。这种用工策略的调整,有何影响?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自动化生产转型,会给产业和经济转型带来哪些影响?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管理学教授王晓晖认为,富士康拟大量使用机器人,是其应对全球产业竞争的需要,也是中国劳动力成本快速提高的现实使然。目前,中国沿海劳动力短缺日益严重,中西部工资也较快上升,企业用工成本快速提升。

  王晓晖指出,对企业而言,劳动力成本上升不能单纯理解为工人对薪酬和福利的要求提高。事实上,劳动者“用脚投票”,企业招工成本上升,为员工修建宿舍等配套设施的投入也不断增加,珠三角地区很多企业实际上已不堪重负。

  在他看来,东南沿海一些企业转移到内地后,尽管当地政府积极帮企业招工,但也并非如想象的那么容易,那些从沿海回到内地的工人并不愿接受低廉的工资。他估计,中西部地区一些地方,较之东南沿海地区,其劳动力成本优势在三年内将逐步消失。

  王晓晖认为,目前,在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长时间的重复劳动,很大程度上已将人变成机器。富士康跳楼事件就是此种用工模式的必然后果,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说,富士康拟用机器人替代人工有其合理性。

  不过,富士康大量使用机器人,其一次性投入巨大,其成本需一到两年才能消化。此后,使用机器人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次品率的优势将逐渐凸显,企业的盈利将会恢复和提升。这有助于消化劳动力成本提升的压力。

  他分析指出,对万人以上的大型制造企业,如果五年内可收回购买或研发机器人的一次性投入,其风险就是可控的。现在很多代工企业可能处于观望状态,但使用机器人从事简单重复劳动将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

  对富士康此举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王晓晖认为,短期的冲击主要体现在替代的人力数量上,但影响不会太大。长期看,现有产业工人必须通过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提高职业技能,以适应企业转型的需要。

  他指出,目前,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单靠企业强化员工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并不现实。尽管地方政府也做了一些劳动力职业培训,但与企业的需求相比,差距依然相当大。未来看,地方政府,尤其是劳动力输出较多的地区,应加大劳动力职业培训的投入。■

  (财新见习记者 屈运栩 采写)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