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8 10:31 来源: 中国经济网“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统筹规划,明确方向、重点推进,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把加强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结合起来,提升节能环保产业核心竞争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助于我们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这就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成长空间。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对于掌握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突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我国要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目光远大,把握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包括节能环保产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由于节能环保产业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各国之间的差距还不是很大,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有利于我们形成新的国际竞争优势。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有经济效益也惠及民生,前景十分广阔。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生产要素结构升级,创新要素日益充裕,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逐渐普及,知识型人力资源优势开始显现;技术和产业配套能力大大增强,创新的成功率大幅提高。就节能环保产业而言,这些年,中央和地方投入了大量资金,实施了包括扶持节能服务企业、财政补贴节能产品推广等一系列措施,培育出一批研发节能技术、生产节能设备、提供节能服务的企业。这些企业目前已拥有一批较为成熟的常规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部分关键、共性技术已实现产业化。比如,近年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我国能源环保产业发展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中关村在环保、能源产业领域拥有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等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示范区内的能源企业和高校院所的技术、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对全国的辐射作用不断加强,其整体技术交易额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与此同时,一些省市也纷纷把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发展重点,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前景无限。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一定要认真贯彻有关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未来科技进步新趋势,明确发展思路和重点,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统筹考虑产业布局和市场开发,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着力实现重点领域突破,综合考虑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和特点,在统筹规划、系统布局、协调推进的同时,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加快形成竞争优势。二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核心引领作用,结合实施产业发展规划,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加快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三是着力培育市场需求,组织实施惠及民生的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先进低碳技术应用,完善标准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完善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为企业开拓市场创造必要条件。四是着力深化国际合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更加有效的措施推进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更好利用全球科技成果和智力资源,支持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产品、技术、服务开拓国际市场,支持我国企业培育国际化品牌,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形成合作发展新格局。五是着力强化政策扶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紧紧围绕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标和任务,建立健全科学、合理、有效的政策保障体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聚创新资源,形成发展合力。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把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紧密结合起来。要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要大力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着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笔:肖冬梅柳礼泉唐珍名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