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地质灾害预防能力 拷问广东经济发展(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8 10:1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地质灾害预防能力拷问广东经济发展(图)

  这条山体裂缝长达1200米,若再有强降雨,很可能酿成大规模的山体滑坡,毁灭山下的房屋和大片果园、农田。冯善书 摄

  

地质灾害预防能力拷问广东经济发展(图)

  去年,山泥冲破了挡土墙,也冲垮了叶有初 家 的 房子,幸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冯善书 摄

  山体滑坡、崩塌、地陷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仍,给广东的民众造成了数以亿计的生命财产损失,被称作是隐藏在暗处,随时威胁广东社会经济面的冷血杀手,地质灾害的预防能力是广东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

  为此近年来,以连平为代表的一批山区县,正拉起一张群测群防的大网,以图遏止这名冷血杀手给各地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阻止它继续制造人间惨剧。

  8月5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叶有初彻夜难眠。

  一年前,连平县上坪镇古坑村发生一起严重的山体滑坡,超过2万立方的山泥从山上滑落,直接冲垮了他家房屋背山的后墙,导致整幢房屋变形。事发前夜,上坪国土资源所根据早前作出的灾情预测分析,对其一家8口采取强制撤离措施,从而避开了死神的魔爪。此后,叶有初每遇大雨,总表现得坐卧不安。

  据了解,在广东,每年像叶有初一样遭受滑坡、崩塌、地陷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困扰的人群数以10万计,他们分散在全省13883个隐患点当中,随时面临着生死两难的抉择。如何消除13883个地灾隐患点,看似一项不可完成的任务。然而,近年来一份每年不断加权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却在全省各地层层下达。

  记者从地质部门获悉,由于气候多变,地质环境脆弱和人为诱发等问题十分突出,广东已成为全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和易发区,其中易发区面积达10万多平方千米,占全省陆地面积的60%。地质灾害频发成为掣肘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地灾防治山区压力大 连平及其所在河源市为重灾区

  连平地处粤北九连山腹地,属中低丘陵地区。连平出产的矿泉水、农产品和矿产品一直驰名省内外。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由于地质结构复杂,连平其及所在的河源市,均被称为广东地质灾害的重灾区。

  近年来,该县的上坪、忠信、元善和内莞等镇,曾发生过多次滑坡、崩塌和地陷等地质灾害,给当地的资源开发和农林产业经济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硬伤。

  叶有初一家8口的经历,只不过是当地地灾防治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在前往古坑调查的前一天,南方日报记者从县城坐车一个多小时到了该县内莞镇九连蕉坪村油草角重大隐患点,一路上看到公路两旁到处都有滑坡、塌方并被拉上警戒线的现象。记者粗略一算,这样的塌方点竟然有将近20处。

  在油草角隐患点,记者看到大雨冲刷过的山泥都变成了粉末状。在村民刘金泉家中,记者了解到从2005年以来,油草角便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山体滑坡。由于镇国土资源所会同滥测员每次都提前预测到灾情,并及时组织村民撤离到蕉坪安置点,全村163人才至今无一伤亡。

  去年,国土资源局为村里修建了排洪沟和挡土墙,撤离行动仍旧是村民在暴雨来临前必须做的第一件事。

  根据该县国土资源局排查,目前全县像古坑上新屋和蕉坪油草角这样的地灾隐患点,共有125处,潜在威胁人数8372人,潜在经济损失超过1.2亿元,其中威胁100人以上隐患点就达到8处,威胁1000人以上的有3处。

  “每个点都有我们的监测员。而每年汛期没到,大家的神经就要开始绷紧了。”内莞镇国土资源所副所长何庆源对记者说。

  实际上,连平面临的是当前我省大部分山区县面临的共同难题。据有关数据显示,以连平为代表的丘陵山地,目前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62.43%。

  单是河源市,辖下的五县一区都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多发区,而这些地区的地灾特点基本与广东省的山区县无异:多以中、小规模为主,呈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害性大。

  记者从河源市国土资源部门了解到,2010年该市发生的地质灾害达127宗,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73万元,间接经济损失6000万元以上。据2010年12月重新核查结果,该市威胁100人以上的地灾隐患点就有63处,威胁总人数为32814人,其中新增29处,新增潜在经济损失1.1亿元。

  而据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张超群透露,广东全省地灾隐患点多达13883个,被民众看成广东社会经济面上尚未拆除的定时炸弹。

  群测群防长效机制预防灾害 广东去年防治经费14.27亿元

  2010年亦是广东地灾高发、受灾严重的一年。粤西信宜、阳春等地发生的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给当地民众留下的“伤痛”至今仍挥之不去。而事实上,在灾害频发的高压下,广东在防治地灾的工作上捏紧的拳头从未放松过。为了避免地灾直接殃及生命,影响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稳定,广东仅去年投入的防治工作经费就高达14.27亿元。

  据统计,去年9月21日以前,广东省存在各类地质害灾隐患点多达16000多处,而去年底,这个数字减少到了13883处。今年,随着广东省政府批准通过《全省威胁100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与治理方案》,对地质灾害的治理力度,将作为各地考核的责任指标之一。有专家笑言,这个方案出台后,一些地方官员如果落实不了省里的任务,很可能要睡不着觉了。

  “连平作为全省的重灾区,实际对自己的工作提出了比上级更高的要求。”连平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刘玉如对南方日报记者说,“近3年来,连平不仅建设了高标准的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且打造出一支训练有素的地质灾害治理队伍。”

  2010年,该县圆满完成了地灾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并通过省、市验收,在灾害防治中实现零伤亡的纪录。而去年11月,连平作为广东的唯一代表参加了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现场会,并在会上作经验介绍,刘玉如还被评为全国地灾防治的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不过,摆在眼前的现实是,连平地质环境比较脆弱,还是一个经济落后县。这意味着,我们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代价。”刘玉如坦承。

  记者调查发现,连平和其他许多山区县一样,近年来发生的地质灾害,多数掺杂着人为诱发的因素,使得其防治工作变得异常困难和复杂。而政府该如何制约人为因素带来更多地质灾害?以连平为代表的一批山区县,目前正在努力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

  对人为因素造成地质灾害的预防和管控,实际也是目前国家资源部正在探索的新课题。此前,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就指出,国土资源部正着力构建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其中包括建立完善有效的补偿机制。在普遍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人为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造成损失的补偿机制。

  有专家说,如果这一课题被攻克,则意味着广东甚或全国的地灾防治工作又将更进一步。

  (责任编辑:单晓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