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制度安排破解战略产业发展模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9 08:46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通过顶层设计解决管理体制问题,减少行政干预,引入市场力量,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是促进战略产业科学发展的路径选择

  本刊评论员

  中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围是绕不过去的坎。

  2011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达到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定义的中等收入水平。在跨入中等收入线以后,如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国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要面对的战略选择,也是当前政府决策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仅仅依靠过去的增长方式,特别是过于依赖资源投入的发展思路,显然已难以适应这样的战略选择。在这样的经济发展战略背景下,中国政府进一步增加投入,制定并实施发展新兴产业的计划。政府希望以此为着力点,继续保持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最终使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但是,通过怎样的体制安排来实施这些项目和计划,仍然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将对整个国家的科技产业发展体系产生再思考,应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为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建立一种崭新的制度模式。这一变革的核心是减少行政手段对于产业实施过程中的干预,在实施和落实中,更多引入市场机制。

  不能否认,在已经启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在急于要政绩的驱动力下,将旧的产业包装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换取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一些部门利用原有的技术优势,将本该拉动全行业技术进步的资源截留于本部门之中,并通过“伪市场”操作手法,变相为本部门的裙带关系提供利益输送;还有一些产业打着国家战略的幌子“俘获”监管机构,将不成熟的产品强行推向市场。

  以上种种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说明了,虽然行政力量可以带来诸多体制优势,为项目的实施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体制保证,但是其发展仍然无法摆脱科学发展规律的制约,需要付出效率低下、腐败滋生甚至生命的代价。当然,包括高铁、大飞机在内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项目或产业,它们面临着这样或那样不同的体制和机制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所不同,但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通过顶层设计解决管理体制问题,减少行政干预,引入市场力量,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

  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应该先起到引导作用,后让企业作为主体进行发展。江苏的新兴产业发展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政府如果全盘规划全盘投资,将很可能演变成投资比赛而非科技发展比赛。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驱动力带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和制度创新契机将遗失,这可能成为我们最为扼腕的一叹。

  此外,对于困扰中国科技体制的老问题:科研和产业如何进行系统的对接?是直接补给企业?还是继续补贴研发?对支持环节的选择变化,其实体现出的是如何突破体制堡垒以及如何全面革新科技产业投入体制的大命题。从更大的层面上看,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正在于制度创新,特别是通过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为社会创新活动提供制度基础,从而释放出更大的经济增长活力。

  当然,发展这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项目或产业离不开政府,不管是作为制度的供给者推动管理体制改革,还是在存在市场缺陷时对市场实施监管,或者是通过制定具体的政策来扶持。

  但要牢记的是,必须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包括技术、业务、组织和体制的创新。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在很多领域,我们面临的是一个高度行政干预的体制起点。因此,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深化市场化改革,需要进一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与此同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更合理地划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同时,要深化对于经济发展战略的认识。保持持续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毫无疑问是极为重要的,但在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期的当下,如何处理不断出现的社会矛盾,维持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同样是一个更需要关注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不管是社会管理还是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选择,我们都要多听取公众的声音。在经济领域,不注重听取基层的声音,脱离群众,可能就很难摆脱发展的功利主义色彩,最后可能是GDP上去了,却失掉了民心,失去了和谐,这同样是当下最大的风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