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暴跌之后不宜盲目抄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9 15:40 来源: 金羊网-羊城晚报

  首先要看暴跌发生时,大盘处于什么阶段。

  发生在1996年12月和2007年5月底6月初的两次暴跌,出现在大盘持续走牛的过程中,当时泡沫的程度有限,市场的热情很高,而且都是由突发政策导致的,市场主流资金没有机会提前出逃,所以不久就继续走上牛市征程,所有被套在里面的资金不仅能解套,还有很好的盈利。此时的对策就是坚守,有空余资金的话,还可以逢低加码。

  发生在2001年7月底8月初以及2008年1月的暴跌则处于牛市末尾,当时泡沫几乎膨胀到了极限,一旦出现暴跌,泡沫就会破灭,意味着熊市的开始。此时唯一的对策就是“逃跑”,坚决地止损。

  而发生在2005年6月底7月初的暴跌则是处于熊市末期,当时股市已经历了3年的下跌,泡沫已经挤得差不多了,而且当时的宏观经济形势相当景气,又有股改和汇改的双重刺激,暴跌也就成了最后的“陷阱”。此时的对策是逢低买进。

  但实际上,绝大多数暴跌都不是出现在上述几种典型状态,判断大势所处位置有相当难度。比如本次暴跌前,A股从最高点算起,也已经调整了3年多快4年了,估值好像比以前也便宜了很多,似乎与2005年的情况类似。但和2005年最大的不同有两个,一是宏观经济形势不同,二是已经基本实现了全流通。

  先看宏观经济,引发此次全球股市暴跌的原因就是欧债、美债危机使得市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前景十分担忧,而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抗通胀的时期,一旦发达国家的经济二次探底,中国经济也会受到拖累;即使发达国家经济不二次探底,为了应付债务危机而采取的财政紧缩政策也对中国不利。而全流通从根本上改变了A股市场的资本结构,用A股的历史估值水平来判断目前的估值高低已不再适用。

  还有一个观察角度就是资金。2005年国内的流动性相当充裕,市场实际利率水平较低,而2011年的资金紧张程度是近几年罕见的,市场实际利率已经相当高,这时资本对股市所要求的估值水平也会比2005年低很多。

  所以,目前A股市场至少难以作出熊市末期或牛市初期的判断,此时发生暴跌之后应不可盲目抄底。对于长线资金而言,只要手中的股票确实是物有所值的优质股则不用担心;而如果只想博一把反弹就走的话,可能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羊城晚报记者 武斌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