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又遇中年危机:执行副总裁辞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0 03:01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每经记者 胡廷鸿 发自深圳
继6月原万科执行副总裁、上海区域总经理刘爱明宣布辞职后,昨日(8月9日),万科正式宣布公司执行副总裁袁伯银辞职。据悉,在离开万科之后,袁伯银将出任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总裁。
2010年,万科年销售收入跨逾千亿平台,但今年以来,万科已经接连有四位高管离职。
显然,在房地产行业遭遇调控之际,关于万科高层的变动在不断发酵并引发对行业的思考,也引发了万科总裁郁亮的反思。
年内第4位高管离职
与刘爱明离职一样,执行副总裁袁伯银的离开,事发突然,先前毫无征兆。
公众对袁伯银并不熟知,但翻开其个人从业经历不难发现,有着华润集团从业经历的袁伯银,在加盟万科前,曾担任百安居(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2007年万科通过“007行动”,将袁伯银挖角到万科任助理总经理。
2007年9月,袁伯银开始担任万科集团副总裁、上海万科总经理,并主持上海公司工作和分管集团人力资源、公共关系、客户服务等工作。
尽管袁伯银在万科只工作了4年,但万科对其工作仍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他是外部引进人才在万科落地的成功典范。”袁伯银在担任万科上海公司总经理期间,对公司和集团的业务发展、管理创新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袁伯银作出辞职决定后,万科也迅速作出反应,所有的人事调整都是一天之内完成的。袁伯银曾分管的人事工作暂由万科内部负责人事的部门管理,监察方面的工作由总办系统负责。
万科高管层离职引发外界持续关注。在袁伯银离职前,已先后有万科执行副总裁徐洪舸、副总裁肖楠、执行副总裁刘爱明出走万科,或自己创业,或另谋他路。
据公开信息,徐洪舸、肖楠选择自主创业,刘爱明则去了一家二线房地产企业重庆协信任CEO。
对此,郁亮认为,万科人才培养非常有效。“事实证明万科职业经理人的口碑是不错的,袁伯银这次是到红星·美凯龙任总裁,说明万科的人才不仅在业内吃香,在业外也吃香。”
业内人士也指出,今年以来万科高管层虽然变动大,但这并没有影响万科的整体业绩。
事实也是如此,2011年上半年,万科实现销售面积565.5万平方米,销售金额65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6.7%和78.6%。
房企高管离职潮?
2010年,万科迈上千亿台阶。郁亮曾多次公开表明,今后的万科要实现平稳有质量的增长。
对于万科来说,高管连续出走,外界多有疑问:万科怎么了?
作为行业龙头,高管离职现象频发,是万科遭遇发展的瓶颈,还是公司高管遭遇职业生涯的“天花板”?
据悉,袁伯银今年仅46岁,在万科众多的执行副总裁和副总裁中,40多岁的高层为数不少。
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面对记者的提问,郁亮的回答是,万科的高管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稳定的,只不过遇到的问题都是“中年危机”。
郁亮称,“到这个阶段要有一个下半场,这时候(他们)属于年富力强,最黄金的岁月,无论是经验、能力、体能、精力,每个人在这个阶段都会想一想,接下来要怎么走?”
公开的口径是,高管离职,对企业影响并不大。但郁亮也坦承,对万科高管的离职需要反思。
“这说明万科在激励机制方面需要继续努力。为了更好地吸纳和保有优秀人才,我们的激励机制值得思考一下,需要重新建设一下。”郁亮称。
而此前,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万科高管选择出走大多是因为万科内部缺少激励机制。2010年10月,在先前两轮股权激励计划失败后,万科再次公布了自己的股权激励计划,并在今年3月的股东大会上得以通过。
但这一计划并没有阻止高层离开万科,郁亮称,“我认为股权激励是辅助作用,有这个机制比没有机制好,但机制需要不断完善。激励手段如何从机制上保证这一条,这是需要研究的。”
实际上,年内万科高管多人出走,让万科成为房地产行业的“黄埔军校”。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不只是万科,在房地产行业遭遇调控之下,行业性高管离职现象也呈多发态势,年内,中海、招商、华润、金地、佳兆业等一批上市龙头房企均出现高层变动,变动多达30起左右。
深圳一家猎头公司品牌经理称,从2009年开始,房地产企业高层流动呈上升趋势,总体流动率也在不断提高。
对此,世联地产市场研究部首席分析师王海斌认为,“近年来房企高管由大型龙头企业向正在成长中的房企流动,表明房地产行业发展已经日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