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7月CPI冲上6.5猪肉成最大推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0 09:09 来源: 上海商报

  创37个月新高 专家认为通胀可能见顶 预计下月CPI会出现回落

  商报记者 曹芬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穴CPI?雪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6.5%,创下37个月新高;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与上月持平,比去年同月上涨7.5%。业内人士认为,7月CPI同比涨幅创新高是受翘尾因素等影响,预计下个月就会出现回落。

  食品使价格总水平上涨

  在6.5%的CPI数据中,城市上涨6.2%,而农村上涨超过城市,达到7.1%。食品价格仍然是CPI上涨的主要推手,此次上涨幅度为14.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38个百分点;而非食品价格上涨2.9%。消费品价格上涨7.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7%。

  监测数据显示,目前生猪价格同比上涨幅度仍然超过50%,虽然增幅环比出现明显下降,但仍在高位运行。不过,近一个月来全国猪肉价格基本稳定,与7月9日相比,8月5日的猪后臀尖肉价格微降0.1%,猪五花肉价格微涨0.1%。分地区看,近一半省区市猪肉价格涨跌幅小于1.5%,部分地区猪肉价格出现回落。

  除了猪肉价格对CPI的明显拉动外,食用油等食品类价格的上涨也推动了CPI的上涨。6月下旬以来,全国纯花生油价格持续上涨,进入8月份后涨速明显加快,同比涨幅不断扩大。与6月20日相比,8月8日的全国纯花生油价格上涨2.8%。分地区看,约九成省区市纯花生油价格上涨。目前,全国纯花生油价格明显高于去年同期,8月8日同比上涨18.8%。

  另外,鸡蛋价格在7月份上涨尤为明显。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数据显示,7月31日全国鸡蛋价格升至每斤5.16元,较7月1日价格上涨4.9%。其中,近五成省区鸡蛋价格同比涨幅在20%以上。

  按同比来看,7月CPI的八大项一齐抬头向上,而且全部为正,这种情况在过去并不多见。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劳动力成本的上涨,还有调控政策所带来的供给不足的影响,此外一些临时的冲击性因素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7月份PPI与上月持平

  PPI数据也一直备受关注。7月份,PPI与上月持平,比去年同月上涨7.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月上涨0.1%,比去年同月上涨11%。值得关注的是,在PPI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4%,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速度尤其迅猛,达到18.1%;原料工业价格上涨则排名第二,达到12.1%。同时,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有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幅度也特别值得关注,环比上涨1.3%、同比上涨18.9%。

  与此同时,7月美国和欧盟PMI指数均下降,接近荣枯分界线。分析认为,领先指数的下降预示全球经济将放缓,显然将影响有色金属的需求,也将影响市场对于有色金属的情绪。

  尽管7月份CPI同比涨幅高达6.5%,不过许多业内专家和学者依然认为,我国的通胀率可能已经见顶,未来几个月将逐步下降,因为近期国际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持续下跌,而在中国CPI中占很大权重的猪肉价格最近也出现了小幅下降。

  “7月CPI或已见顶,央行进一步采取紧缩政策的概率较小。”长信基金研究发展部副总监、首席策略分析师安昀分析称,综合来看,食品价格对于CPI的推动或将在8月份开始减缓。从猪粮比看,猪肉的盈利能力处于很高的位置,猪肉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可持续性较低。另外,从翘尾因素看,6月和7月最高,分别是3.55%和3.24%,但8月到12月分别是2.62%、2.11%、1.51%、0.5%和0。

  安昀认为,综合食品价格和翘尾因素来看,7月CPI或已见顶。“结合考虑全球经济动荡的时间点,从政策层面来看,央行或将致力于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这将主要体现在银行间市场的维稳,采取进一步的紧缩政策的概率较小。”

  摩根大通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也认为中国的通胀已经见顶。李晶称,目前全球经济前景疲弱,全球主要商品的价格纷纷下跌,国内猪肉价格也因供应增长而开始企稳。不过她同时也表示,受过去两年内的工资上涨及货币供应迅速扩张的影响,潜在的通胀压力仍然存在。

  货币政策将以维稳为主

  在经历了上半年6次提存准、3次加息后,央行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基调已明确敲定。央行在日前举行的分支行长座谈会上指出,下半年稳定物价总水平仍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必要的政策力度。

  但美债危机在最近两日的集中大爆发却令业界对宏观经济政策是否会微调引发猜想。已经有分析师开始紧张评判并不遥远的美债“后危机”时期——深度“贫血”的美国、手持重债的中国以及仍羸弱的全球经济,是否抵得住持续调控的紧缩政策?

  “我们仍需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受美欧经济疲软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输入性通胀压力阶段性有所减轻,但另一方面也有迹象表明,欧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还会延续,届时外部流动性将依旧充沛,因此要把握好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不应过早放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张立群表示,对于下半年货币政策的走势应该综合考量,不能只单纯依据CPI的因素。“总体来说未来货币政策会保持现在的调控力度。”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认可,他们认为,虽然通胀继续在高位徘徊,但由于海外局势变数增加,预计政策会以静制动,短期不会加息抑制通胀。为避免国内政策和海外因素叠加对国内经济造成冲击,保持政策观察的概率较高。

  也有专家指出,前期持续收紧的货币政策已见成效,考虑到中小企业融资压力以及欧美经济衰退可能性的加大,我国货币政策执行力度不宜再继续收紧。

  “我们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将进入到一个审慎平衡的操作阶段。”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昨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由于同期国际经济环境出现恶化,世界经济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如果我国进一步升息将导致中外利差再度扩大,使得国际短期资本流入的速度将有所加快,会加大国内流动性压力。同时考虑到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加大,部分出口企业生存环境恶化,继续升息将会对中小企业产生雪上加霜的压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