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外围环境恶化 A股亟需信心注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1 01:44 来源: 通信信息报

  近期全球股市进入恐慌性下跌,虽然之后欧美股市初现了反弹,但其持续性恐难持久。此次跌速甚至强于08年金融风暴时期,长期羸弱的A股也难独善其身。在恐慌性卖盘之下,估值的支撑已十分脆弱,这个时候的信心真的比黄金更宝贵。

  引发市场恐慌的源头来自欧美债务危机的深化,以及低迷的经济数据。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已经昭示出了这轮印钞救市的效果极其有限,经济依旧增长缓慢,失业率高企,而带来的恶果则是全球性的通胀,以及欧美各国的债台高筑。欧美股市的大跌是对救市后果的失望,以及对未来经济前景的绝望体现。在经过一轮波澜壮阔的大救市之后,欧美政府的政策空间已然十分狭小,经济需要刮骨疗伤式的救治,因此带来阵痛则是必然的。

  回到国内,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6%,经济表现平稳。较大的压力来自通胀,7月CPI又创新高,但近期国际大宗商品的暴跌有助于缓解国内的通胀压力。A股市场目前的总体估值在16倍左右,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半年报业绩报喜。但市场的表现却截然相反,问题出在股市的机制问题。

  密集的扩容与再融资让A股压力重重,稍有风吹草动就重心向下滑落。8月至今(8月9日),沪指已经下跌6.5%,而8月份新股发行最为密集,8月第一周有9只股票发行,密集程度创下5个月的新高。另外,中国水利的首发申请日前通过,有可能成为A股市场今年以来最大的新股发行项目。在市场本就风雨飘摇的情况下,如此大级别的扩容,显然是难以承受之重。

  A股历来是政策市,特别是全球性股灾下市场极度恐慌之时,更需要政策的指引与信心的注入,而信心注入的第一步应是暂停新股的发行。如果市场继续以当前的扩容速度维持下去,就难言有持续性的向上行情,一旦形势恶化,恐怕新股发行都难以继续。正如有分析师所说的,中国A股只有当新股发不出去的时候,才会有行情,与其如此,还不如控制市场的融资规模和速度,给股市以休养生息,让广大股民减少些损失,增加一点点资产性收入。(本报记者 张茂州)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