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西乡:巷陌藏历史 书香透百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1 05:24 来源: 深圳商报

  标准读音:Xi Xiang

  行政区属:宝安区

  地理位置:西乡地处宝安区西南境内,濒珠江口东岸,东邻石岩,北连福永,南接新安和南山区。

  地标建筑:绮云书室、王大中丞祠

  ■

  另一段深圳移民史

  西乡的历史可上溯至夏商周,晋代已有宝安县建制,西乡即属宝安县。但西乡的名字,多认为定于明朝。明朝东莞所城(今南头城)建成之后,西乡就逐渐形成。原住民多姓陈是南山陈氏分支,分居到此,因村子位于南头城西面,就以南头城为坐标,命名西乡。

  曾被列入2000年度全国考古20大新发现之一的铁仔山古墓群就是西乡悠久历史的明证。墓群位于西乡街道铁仔山公园旁,这里共清理出战国至明代古墓葬380多座,是深圳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古代墓葬区。一座东汉墓葬出土了“熹平四年”年号的墓砖,这是深圳历史上最早的纪年实物。

  西乡的一些街道名称也在讲述着历史故事。西乡有一条巡抚街,因巡抚庙得名,它与深圳古代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潮有关。清初,朝廷将东南沿海居民内迁50里,将沿海一带造成无人区,以打击郑成功的海上武装力量。新安县因此并入东莞县。原广东巡抚王来任看到流民颠沛流离,冒死写下《展界复乡疏》,力陈迁界之害,最终他因拒迁边民被罢官还京。康熙八年,朝廷下令复界,恢复新安县,并以优惠的招垦政策,吸引大批客家人迁入,推动了深圳东部地区经济、文化迅速恢复和发展。而王来任却因操劳过度病终。王来任不是本地人,在西乡也没有子嗣,但百姓自发捐资建祠庙祭祀他,即“王大中丞祠”,俗称“巡抚庙”。

  ■

  孕育了中国第一位女博士

  郑毓秀是中国第一位女博士、中国第一位女律师。郑毓秀一生从事妇女解放运动;在民国建立初期,作为起草民法的委员之一,将妇女婚姻自主权利第一次写进了法律条文之中。而培养出了郑毓秀的地方则是西乡的绮云书室。

  绮云书室位于宝安区西乡街道的乐群村,是郑氏家族的开创者、郑毓秀的祖父郑姚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建造的,是深圳历史上最大的私人书室建筑。郑姚依靠经营庞大的产业集团富甲一方,在香港、澳门、广州等地均累积了数量不菲的财富。郑毓秀生于1891年,在绮云书室完成启蒙教育,后在北京进入新式学堂。14岁东渡日本求学,15岁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为反清反封建的革命志士。性格从小叛逆的郑毓秀置生死度外,并参与刺杀袁世凯和清廷大臣良弼;后来,郑毓秀远去巴黎求学,成为中国第一位法学女博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上,郑毓秀曾阻止陆征祥在卖国和约上签字。

  绮云书室占地3000多平方米,建筑物包括大门、围墙、前殿、中殿、后殿、东船厅、西书楼、明楼、花园、金鱼厅等,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与百米之遥的“郑氏祠堂”相比,无论从占地面积还是建筑规模都要气派不少,可见当年这个家族对教育的重视。书室里木雕、石雕、砖雕工艺精湛,图案精美,代表了当时建筑艺术的顶尖水平。1996年,由省、市文物部门联合组成的文物专家鉴定组,对绮云书室进行鉴定时,将其誉为“深圳的陈家祠”。

  ■

  西乡的文脉还在延续

  清朝后期,王大中丞祠曾重建过一次,民国时期被用于办学校,解放后又被当地政府用于区公所、仓库、粮食加工厂等。如今的王大中丞祠已被居民楼“夹”在其中,许多地方因年久失修而破烂不堪。西乡街道一直有计划对王大中丞祠进行修缮,唯愿修缮工程能早日进行,让我们重睹它的风采,永远记住这位为民请命的官员。

  而曾经书声琅琅、风光无限的绮云书室解放后曾被租给皮革厂当厂房,租给粮站做杂物仓库。许多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被破坏洗劫一空,甚至曾沦落为废品收购站。令人欣喜的是,西乡街道达成了向郑氏家族收购“绮云书室”的协议,西乡街道办出资170万元收购“绮云书室”,交由西乡二小保护、管理并适当使用,从此绮云书室收归国有。绮云书室于2010年3月被修缮一新。郑氏家族也捐资10万元,在校园内竖立郑毓秀塑像,“绮云书室”恢复了其作为教育场所的原本功能。书室将在改造升级后作为郑毓秀展览馆、宝安教育博物馆、西乡二小国学教育馆向社会开放。

  历史文脉延续至今,就连西乡的一些产业都比别处多了“书卷气”,这里的F518时尚创意园是在中国创意产业起步、深圳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的大背景下推出的重大创意文化产业项目;这里的雁盟·酒店文化产业园,旨在建设成为全球高端酒店设备用品“一站式”情景体验采购基地。而这些园区的空间设计和氛围营造也无不让人感到了文化创意的魅力,并成为西乡新的风景线。

  西乡的人文情怀也仍在延续。深圳的外来工最早集中出现在宝安,“打工现象”催生了“打工文学”,宝安是全国打工文学的策源地和大本营,西乡的文学创作队伍也很庞大,这里聚集了曾获第七届广东省“五个一工程”长篇小说优秀奖的作家孙向学以及在国内文学界有一定知名度的一批作家和诗人。西乡街道对作家、诗人的创作给予极大关注,并提供发展平台和空间,专门出版了文学专著《魅力西乡》。

  高楼大厦不能代表城市的底蕴,它存在于寻常巷陌的历史建筑、人文遗迹中,存在于人们对文化的尊崇与追求中。西乡的底蕴让人敬重与神往。

  (深圳市规划国土委、深圳老地名发掘整理工作室/文)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