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菜价之下 菜农为何撤离广州?(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1 12:5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后滘村40多户菜农中有近30户离开广州,留守的人仍在追逐自己的”广州梦”。摄影/符超军
高温与暴雨轮番肆虐,令广州多处菜地失收或无法播种,业内人士预计,现在的蔬菜产量可能只有正常情况的1/3,这与今春一些地区“菜贱伤农”的情况同样令人焦虑。
今年4月,番禺等地芥菜0.2元/公斤都无人问津,眼下的情况截然相反,不少叶菜批发价在2元/公斤以上,零售价更高达6—7元/公斤。按理说,菜价上涨会激发菜农的种植热情,促使蔬菜供应量回升,但事实上,记者连日来走访市郊多处菜农集中地区,发现菜农不仅对扩大种菜热情不高,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菜农心生退意,甚至离开广州。
一头是市民忍受高价菜之苦,一头是部分菜农面临无菜可卖、无利可图甚至选择离开,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局面?
一场台风过后,菜农张继祥的菜地里就是一片狼藉,失收率往往在一半以上。幸好今年珠三角地区受台风影响不大,张继祥和老乡们免受了很多防风之苦。但眼下,持续高温和暴雨轮番袭击,张继祥更担心这茬蔬菜,如果在收获之前蔫掉,那损失就惨重了。张继祥和他的小舅子日夜守在田边“看护”。
与张继祥家的菜地不同,缪回春带领记者来到位于佛山市三水区丹灶镇西黄村的田间,田里已经采用管道喷洒的浇灌方式,有微耕机松土起垄,另外还租用了东方红大型拖拉机耕种。缪回春曾在海珠区万亩果园旁的后滘村租种150亩菜地,今年年初合同到期,地被政府征去建海珠湖,所以他转战佛山三水,现在已是江西老表合作社的负责人。去年至今,后滘村的40多户菜农中有近30户撤离广州,主要原因是租金上涨、地头菜价太低、农药肥料成本负担重等。
8月8日,星期一,在较场东路某地下商场卖服装的黄小姐正好轮休。中午11点半,黄小姐从冰箱里拿出水瓜和番薯叶准备做午饭。菜是前一天傍晚在东川肉菜市场买回来的,水瓜5元/公斤,番薯叶是干水的,要8元/公斤。“晚上的菜是一天中最便宜的,早晨的要贵0.5元左右。”黄小姐一个月的收入1800元,和同事合租房子花去700元,“只能吃得清淡一些”。
同一天,江南果蔬批发市场(以下简称“江南市场”)上,水瓜和番薯叶的批发价分别为:1.7元/公斤、2元/公斤,地头价大约还要再便宜一半。
近一个月来,广州地区各类菜价一直波动不停。据江南市场监测显示:7月蔬菜批发价以涨居多,111个品种中有47个上涨,35个下跌。其中,广州人爱吃的春菜、葫芦瓜、矮脚白菜的批发价涨幅最高,依次达到95.2%、85.7%、66.7%。而降价的品种普遍降幅在20%以内,只有蒜头由5元/公斤下跌至2.2元/公斤,降幅达到56%。
江南市场相关负责人分析,蔬菜生产受天气影响较大,6月、7月本地叶菜进入尾期,产量减少,市场鲜菜以外地菜居多,如春菜、生菜、小白菜等都是外省市运送过来。上个月,部分蔬菜产区遭受严重的暴雨、泥石流灾害,蔬菜生长受影响,运输途中的损耗也有所增加,蔬菜价格因此被推高。7月中下旬,广州周边瓜豆也受到暴雨水浸,产量减少价格上扬,如青豆角批发价由4.5元/公斤涨至6.6元/公斤,白豆角由2.8元/公斤涨至4.1元/公斤,涨幅均接近五成。
江南市场统计数据显示:上月蔬菜日均成交总量630.6万公斤,环比减少9.63%,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22.64%;其中本地蔬菜日均成交量47.7万公斤,环比减少13.11%,同比减少28.49%;外地蔬菜日成交量604.5万公斤,环比减少1.34%,同比减少19.46%。“除蒜头、青瓜等少量品种外,绍菜、椰菜、本地菜心、芥兰等交易量环比、同比都有所下降。”该负责人对记者说。
转战??部分菜农前往三水种菜
按理说,菜价上涨会激发菜农种植热情,促使蔬菜供应量稳步上升。事实上,南方日报记者连日来走访市郊多处菜田集中地区,发现菜农们不仅对扩大种菜热情不高,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菜农转战别的城市。
已经转战佛山三水的菜农缪回春,曾在海珠区后滘村租种了150亩菜地。上世纪90年代,他告别在江西的教书生涯,来广州租地种菜,迅速带动大批“老表”一同种菜。“1998年左右是老表在广州种菜人数最多的时期。因为当地农民都不愿意种田,我们拿下这些地后就分给老乡种菜。”缪回春回忆说,“不过现在广州基本没地了,我以前种菜的地方合同到期,被政府征去建海珠湖,其他地方的租金一路上涨,还有天气影响等原因,目前只有零散几户老表还在留守。”
去年至今,仅海珠后滘村的40多户菜农中,有近30户撤离了广州。其中就包括缪回春,他转到佛山三水租了更大面积的田地,继续种菜。再往前看,1998年共有6000户江西人来珠三角租地,目前留在珠三角的只有不到2000户,其余人都已经转往安徽、湖南、福建、浙江、江苏等省。“现在湖南、江西都提出了很多吸引菜农的惠民政策。一批前往湖南的老乡说,去租地只要上了规模,政府不但给搭好温室,每年还有补贴。赣县的一个亲戚,种了超过10亩地,每个月有4000元的补贴。”缪回春略带羡慕地说。
依然留守在后滘村的许米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5年菜地租金是1400元/亩,今年涨到了2500元/亩。“化肥、农药也涨价了,一亩地光施肥就要300多元,水、电、油费要250元左右,赚钱真的很难。”不过,许米兰也说:“除了种菜我们不会干别的,种菜只要勤奋,两个人每月能赚三四千块钱。”
相比之下,转战佛山三水的菜农状况要乐观一些。缪回春说:“这里每亩地年租金1800元,比起广州足足便宜了700元,而且这里酸雨程度不高,少有旱涝,生活成本还低了不少,在三水种菜比广州划算多了。”据悉,去年菜价总体都比较高,在三水的江西菜农中,少的赚了有7万至8万元,多的赚了超过10万元。缪回春设想,三水离广州这么近,开车还不到一个小时,以后要把菜卖到广州去。
当然,根据官方数据,江西菜农的撤离对整个广州市场的影响并不算大。目前全广州一天的蔬菜消耗量大约在1400吨左右,其中七成以上来自江南市场,而供应江南市场的菜源来自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包括广东、云南、山东、福建、北京、甘肃、内蒙古等。来自广州市农业局的数据也显示,自2009年以来,广州的种菜面积虽然总体上在萎缩,但今年一季度蔬菜种植面积为53.05万亩,仅比2009年全年平均值缩减了0.37万亩,菜地流失比例不足1%。
探路??怎样才能让菜农更赚钱?
既然不是菜农的流失撼动了广州的菜价,那么还得从菜地到餐桌的路径中寻求破解高菜价的良方。谙熟蔬菜市场规律的林叶桃认为,种菜的赚不到多少钱,卖菜的也不赚到什么钱,菜价只有在中间环节仍有很大的压缩空间。“一是减少流通环节,减少中间成本;二是提高储运效率,减少浪费。”
如何减少中间环节?广州市经贸委表示,将扩大农超对接的覆盖率。到2012年底,在全市城乡结合部新建或提升改造5家农超对接综合超市,新建或提升改造40家农超对接社区超市,在30家大型连锁超市门店中设立农超对接商品专区,建设2个农产品采购基地与配送中心。3年后,在白云、番禺、黄埔、海珠、天河、花都、增城、从化等地城乡结合部及中心城区主要大型社区和具备条件的大型超市,实现农超对接。“让农产品以更直接的方式到达市民餐桌。”市经贸委负责人说。据称,农超对接可使超市直购的蔬菜最终零售价格至少下降20%。
与减少流通环节相比,减少蔬菜在流通中的损耗往往被忽视。林叶桃说,一些菜农收割蔬菜后,自己运送到当地的批发市场交易,这样的菜往往因为卖相不好卖不起价。“越是批发价便宜的菜,途中的损耗率越高,有的经常达到30%—40%,这在国外是绝对不允许的,做得好的一般会要求控制在3%以内。”林叶桃说。
教书出身的缪回春还提出,科学种植非常重要。“传统的耕种方式,夫妻俩一年只能种三四亩地,现在采用管道喷洒的浇灌方式,十几分钟就能浇灌一亩地,现在三水的130亩地只有9户人家耕种,以前至少要30户人。”缪回春说,他们还将在三水推广冬季大棚种植、夏天控制温度的方式种植蔬菜,这样可以保证蔬菜产量最大化,在菜价高的时候享受实际收益。现在缪回春的想法是,联合江西菜农一同应对目前市场的波动。
一棵白菜身价“翻番”之旅
谙熟蔬菜市场规律的林叶桃说,品种、产地、品质都可能影响一棵菜的价值,广州坐拥东南亚最大的果蔬批发市场,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反映到你所在小区的菜市场里。很难准确计算一棵菜从田头到餐桌,身价到底翻了多少。我们就以江南市场的白菜为例,参考它进出市场的经历,简单还原它的身价“翻番”之旅:
菜农(2亩地,年产量20吨):0.53元/公斤
租金5000元、种子300元、农药400元、化肥薄膜2000元、抽水机油钱500元。风险:如果成熟的蔬菜一星期内卖不出,只能全部铲除,而且还要清理废菜、重耕土地,约400元。利润:约1000元/亩。
批发商(以收购10吨为例,售卖2日):0.69—0.75元/公斤。
收购价0.53元/公斤,总价5300元;打包上车费、包装袋、油费、住宿费、停车费、进场费等杂费,视距离远近1000—1600元。损耗:运输途中被挤坏的蔬菜及破损严重的老叶,10吨中约除去150公斤。风险:2日卖不掉的菜只能当垃圾处理掉,批发市场还要收处理费20元。利润:约50元/吨。
零售商(以50公斤为例,取批发价中间值0.72元/公斤):3.2元/公斤。
摊位费1500元/月(一天50元),卫生费、物管费、水电费300元/月(10元/天)。损耗:一公斤菜约除去0.15公斤老叶。利润:40元/天。
路边小贩(以20公斤为例,取批发价高点0.75元/公斤):2.8元/公斤。
损耗:一公斤菜约除去0.2公斤老叶。风险:没有摊位费、管理费等,但遇到城管可能被罚没。利润:30元/天。
由此可见,菜价的剧烈上升是在零售环节。而零售环节的最大成本是摊位费。在市中心的旺地,摊位费起码占到菜价的一半以上,即使在郊区比较便宜的肉菜市场,摊位费也是菜价的最主要构成部分。
特写??
许米兰夫妇:
1天工作18小时
许米兰的名字很美,和宁静主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女主角米兰同名。许米兰和丈夫吴智勇的一天是从晚上11时开始的。
每晚11时,夫妻俩便来到租来的3亩地里收菜、除杂碎、分箱装车……一直忙到凌晨4时多,就由许米兰的丈夫把菜拉到最近的后滘市场去卖。
在丈夫去菜场的这段时间,许米兰有时会洗衣服或做点杂活,但更多的时候,她会抓紧时间打个盹。等到丈夫拉车回来,已经中午了。许米兰做好午饭,两人随随便便凑合一顿,如果天气不热,许米兰就下地照看她的菜,但广州七八月份中午的太阳太毒辣,夫妻俩就先睡个午觉,等到下午暑气稍降,再进行播种、施肥、灌水、除虫。完成这一切,晚上9时吃过晚饭,他们就休息了。睡两个小时起来后,又是新的一天。
见到记者,许米兰笑得腼腆,露出一口白牙。她说,她们夫妻俩几年前从老家来广州。租种过菜地、打过工、干过零活,最后还是决定租一块地,自己种点蔬菜卖。今年他们租了3亩地,虽然比起2005年刚来的时候,现在的情况是好了不少,可是租金也上涨了。五六年前,一亩地的租金是每年1400元左右,今年上涨到2500元。开销里面,除了租金,现在的农药和化肥也贵。而且两三天就要下一次农药,一次农药就要一百块,化肥更是吓人,要两百至两百五十块。
许米兰称“夏天是最难种菜的季节”,因为天气太热,菜不容易成活,只能少播种,一垄菜地最多收获三四十斤,下雨时,还要搭棚子防雨,被雨打烂叶子的菜,也卖得很便宜。冬天则相反,一垄菜地,拿生菜来说,可以收获200斤。
许米兰说,种菜这一行很累,每天起码要工作18个小时,因此一有空就得见缝插针地睡觉。但她找到了种菜的诀窍——就是勤快。“和我们一起来的老乡,有些人只求温饱,有些人干干停停,连肚子都填不饱。”他们在老家盖了一座毛坯房,就差装修了。说着,许米兰又咧嘴笑起来。被太阳灼得黑亮的皮肤,映得那口牙更是白皙。
田边,手臂粗细的木条固定了一个支架,铁皮围了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窝棚。许米兰和她的丈夫五年来都守着这个“家”。她有两个孩子,一个13岁,一个7岁,在老家由父母带着。许米兰说她从未坐过地铁,虽然她住的小棚子离地铁站不过二十分钟的三轮车程,她的生活一直围绕着菜地——窝棚——菜地。
边城,并不是城市的边缘。在许米兰的菜地能清晰地看见小蛮腰。有点难于想象,在高度发达的城市中还有这么一块地方,有这么一群人,以这种方式生存着。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