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香港3个月两降一升 内地4个月未动成品油价为何两张脸?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1 13:43 来源: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劳佳迪制图 任萍

  国内静默4个月的汽、柴油零售价,已备受公众质疑,而在国际油价震荡期,香港成品油市场的接连调整令其更显尴尬。这一次,矛头从前期争议焦点的发改委暂时移开,转向了作为香港市场油气产品主要零售商之一的中石化。据悉,为应对近几个月瞬息万变的国际油价,中石化在港的42家加油站分别于 5月 9日、7月 2日、7月27日三度调整汽油价格,前两次调低,后一次调高。

  【疑问一】为何内地哭穷香港摆阔?

  为何同一家公司,在香港和内地有着两张截然不同的面孔?联系到以往内地每次发改委上调油价前夕,石化巨头都自爆炼油亏损,被指有联手“逼宫”之嫌,公众难免疑窦丛生:内地死扛价格、屡屡哭穷、动辄报亏的中石化,缘何在香港市场频频摆阔?

  即使是在内地“老版”的定价游戏中,中石化也曾上演“区别对待”的一幕。 2008年8月,当时国际油价正经历了从147美元/桶的高台上连续下挫至115美元/桶左右的“滑铁卢”,中石化香港29个零售加油站柴汽油集体降价,使油品最大降幅达到14.9%,却对内地反复强调 “柴汽油价暂时不会变动”。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当内地市场积聚了浓郁的发改委下调油价的预期时,中石化就曾多次上演逆势抬高内地柴汽油批发价的“招式”,被市场诟病为存在以暗地抬价行为“干预”预期的嫌疑。

  【疑问二】 定价权下放企业在内地靠不靠谱?

  除了为多头竞争营造宽松氛围外,香港油价之所以能更及时衔接国际油价变动趋势,还与香港本身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息息相关。

  不同于内地调价是由发改委这双“看不见的手”宏观操控,香港政府将定价权完全下放到企业手中,全然由企业自行决定售价,让市场透明竞争。

  那么,内地可不可能仿效香港,让企业直接参考国际油价涨跌和市场供求关系,自主决定调价与否?

  这一思路早在发改委系统中形成,却一直未能施行。今年6月,发改委就 “当国际油价处于130美元/桶价格下方时,考虑将成品油定价权交给三大石油企业”征求油企意见。

  2009年,发改委还曾组织油企讨论成果、收集建议,两大集团当时也提出当原油价格稳定在一定区间时,可以在相关部门监督下,将价格调整的决策权下放到企业,以增加企业在油价调整中的自主权。

  据悉,中石油价格管理部门还曾起草一份“成品油价格体制建议”的报告,建议取消现行批发价定价概念以及价格管制,提高和统一全国汽柴油零售最高限价,并先行放开个别领域或个别品种的成品油价格,但这个方案未被采纳。

  【玄机一】中石化的双重身份

  仔细考察香港成品油市场,就会发现,中石化的不同脸谱,是因为它在内地和香港销售市场完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内地成品油流通环节实际上都是被两大集团垄断。批发环节尽管地方炼油厂和民营批发企业数量较多,但成规模、有实力的却很少,民营批发企业大多先从两大集团批发油品,然后再倒卖给社会加油站和耗费油品的工矿企业。”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于娟告诉记者。“在零售环节,内地70%以上市场份额都被两大集团瓜分。”垄断大亨——这是中石化在内地的专属身份。

  而在香港,财大气粗的中石化却只是竞争主体之一。目前香港市场油气产品零售商主要有中石化、加德士、壳牌、埃克森美孚等。引入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的外资巨头,不仅形成了多头竞争,更令发育成熟的市场容易嗅出国际的“味儿”。内地市场上,也能寻得外资芳踪。但却多以 “中油BP”、“中化道达尔”等与石化巨头组建合资公司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体量上无法与中石油、中石化抗衡。

  身份的差异,势必最直接地影响到市场策略的不同。中石化过去自己就曾在回应为何香港降价、内地“油坚强”时称,因为在香港有诸多国际巨头共同经营加油站,汽柴油售价随着估计油价变动在竞争环境中适时调整。

  【玄机二】 立新机制 需先破垄断

  盘旋于决策层心中的考虑,一直没有成熟。根本原因,在于学界人士投出的诸多反对票。 “真正的市场化定价必须以多个可竞争的市场主体为基础,目前国内还不具备这个条件。 ”息旺能源成品油资深分析师廖凯舜对记者表示。

  不少观察人士认为,当前成品油价格实行政府定价,这在成品油市场处于垄断经营格局下,能够一定程度上对油企起到制约作用,保护消费者利益。

  “目前国家对成品油零售的监管改革聚焦于定价问题,但根本上,要真正鼓励的是寡头之间的价格竞争,只有首先放开价格,其次逐步放开准入。 ”上海社科院反垄断研究专家王中美对记者表示。

  据她分析,一旦在破除垄断格局之前允许价格放开,会形成垄断寡头约定价格的尴尬局面。 “比如依照《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在国家主管部门规定的中准价基础上,两大石油巨头可以上下浮动8%,结果,中石油和中石化都很有默契地把价格定在8%的上限位置,这说明垄断企业是不会主动竞争的。 ”

  按照她的构想,扶持民营企业,允许外资参与,才是谈定价机制改革的基础。 “在此基础之上,国家还可以采用定价干预方式,也就是可以由企业自行定价,但企业每次调整价格超过一定幅度的,须报国家发改委备案,国家发改委如果认为价格有异动,就可以进行干预。 ”

  实际上,香港政府就曾为防止垄断局面的产生而有过多种行政干预。据香港城市大学高级副研究员吴木銮介绍,香港政府取消了油站经营者必须有燃油供应合同等规定,现有油站的租期结束后,香港政府不会让现在的承租人自动续约,而是让油站用地进行重新招标,以鼓励新的竞争者进入。

  此外,从2003年开始,香港政府还根据土地供应情况推出一些特殊的招标方式,让市场的新进入者可以获得一定规模的油站用地。

  【记者观察】

  油价跌不跌 月内见分晓

  无论如何,在新的定价机制出台前,虽公众一片骂声,发改委不下调内地汽柴油价格仍有理可循。但根据卓创资讯数据模型的监测,内地调价的必备条件之一——北海布伦特、辛塔、迪拜三地原油移动变化率很可能在月内实现跌破4%。届时,发改委在调价窗口打开后会否众望所归地下调油价,成最大看点。

  卓创资讯的监测显示,如国际油价维持目前价位小幅波动,并使三地原油均价维持在目前价格105美元/桶一段时间,那么,三地原油移动变化率最快将于本月29日跌破4%;如原油继续小幅下滑,使三地原油均价维持在103美元/桶左右,三地变化率则最快将于8月25日前后跌至下调价格临界点。

  近日,标普调低美国债券评级事件引发的恐慌将油价推入了暴跌深渊。纽约油价电子盘一度跌破76美元。继上周“黑色星期四”之后,国际原油市场又于本周遭遇 “黑色星期一”,不光是纽约原油期货创下去年11月以来最低收盘价,9月交割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也下跌5.63美元,收于每桶103.74美元,跌幅5.15%。

  美国劳工部公布第二季非农业生产力再下降0.3%,则拖累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周二持续下跌。其中纽约9月份期油跌2.01美元,收报79.3美元一桶,是去年9月29日以来最低收市价;9月份布伦特期油也跌1.17美元,收报102.57美元一桶,是2月18日以来最低收市价。

  更令国际油价可能续跌的是,近日要求OPEC成员国减产以抑制油价继续大跌的呼声渐起,但国际能源署昨日的表态称,决定不再对市场进行进一步干涉。此前,油价曾出现过狂飙,国际能源署释放了600万桶的石油储备打压油价。

  【他山之石】

  韩国:放开原油进口权

  中国油价的“原罪”若追溯到上游,其实在于原油进口权和炼化环节的高度垄断。

  如果借鉴韩国,1997年1月以后,韩政府在放开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和批发价的同时,对内放开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口及分销业务,并通过税收对市场价格加以调控。此外.还对农业和渔业用油实行免税,并对出口油品实行退税政策。1998年5月,韩国政府更允许外资投资韩国炼油业。同年l0月,允许外资持有国内成品油公司50%以上的股份:在国内成品油公司基本控制了油品销售网络之后,政府为促进成品油公司整合成品油零售市场,进一步减少了对国内成品油公司的保护,于2001年9月开始允许加油站经营多种品牌油品。

  日本:政府隐性调控

  日本经历了几十年磨合变迁后,2002年正式废除石油业法,撤销石油产业供需调整管制,目前成品油定价完全市场化。但政府虽然摈弃了直接定价的传统干预手段,也并非对油价放任不管。

  在监管方面,日本政府主要是通过行业立法、设立分销商资质、建立健全技术法规体系等手段,规范成品油企业的经营行为。财税则是作为政府最“拿手”的调控工具。在成品油资源贫乏的日本,当油价过高时,政府可以适当调整税收,以减弱高油价对社会的冲击,同时对弱势群体进行补贴。

  此外,应急处理方面,日本在市场化改革后均保留了对国内成品油供给可能产生紧急情况的管理权力。如果出现成品油供给大量短缺的情况,政府保留通过价格管制和其它方法干预国内或本地区整条成品油链的权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