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QE3——因为无的,所以不会放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2 03:2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伴随近期金融市场的动荡和美国经济基本面的疲弱,市场对于伯南克领导下的联储启动QE3的预期高涨,而8月10日奥巴马则同伯南克进行了第三次谈话,据称谈话内容包括复苏和就业前景、长期减少赤字计划,以及欧洲的情况。那么,QE3会不会推出呢?自此对于该问题的讨论自然就回到了最基本的美国经济基本面上。

   从上世纪60年代的六次危机比较来看,美国经济此次危机后复苏过程中,“无就业的增长”特征十分明显,特别是受到房地产市场的拖累,就业市场的修复进展十分缓慢;而IMF在最新美国经济评估报告中,也指出“金融业和大企业的复苏力度要远远强于消费者和劳动力市场”,非对称的复苏特点十分明显。因此,也就决定了当前联储面临的处境已经较前两轮量化宽松时有了很大的不同。

   从2009年3月18日QE1的启动,到2011年6月30日QE2的结束,在这27个月中,美国经济增速(GDP环比折年率)由2008年底的-8.9%回升至2011年上半年的1.3%;美国的失业率也由10.2%降至9.1%;美国的CPI同比增速也由-0.4%回升至3.6%;道指也由6500点回升至12000点上方,表明虽然伯南克两轮的量化宽松受到外界的指责,但是从美国经济危机后的恢复情况来看,两次散钱任务应该是基本完成。

   第一,为解决危机以来私营部门去杠杆问题,通过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实现私营部门资产负债表的修复,进而稳定金融市场,同时保证了美国经济复苏所需金融支持的持续,相应在2009年3月到2011年6月期间,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的规模由不足1万亿快速扩张至3万亿左右。

   第二,在2010年3月底,QE1到期后,为了解决困扰美国经济的通缩问题,美联储于2010年11月启动了QE2,同时QE1到期资金继续量化,截至2011年6月,美国的CPI已经回升至3.6%。

   在前两个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就业问题就成为了如今摆在美国经济面前的首要问题。而按照教科书上的菲利普斯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于1958年最先提出,此后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美联储确实需要进一步的措施,通过抬升通胀率而推动就业市场的快速修复,然而美国的历史数据显示,这条在英国有效的曲线在美国并不存在,比如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核心CPI年平均为6%,相应失业率平均则为7.5%;到了90年代,美国核心CPI年平均为3%,相应失业率平均则为5.5%;到了本世纪头十年,美国核心CPI年平均为2%,相应失业率平均则为6%,另外美国长期国债的收益率并没有被此次事件影响而快速抬升,反而是在避险的需求下,出现了快速下降(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由7月底的3%降至2.17%),而保持长端利率的低水平也正是美联储刺激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

   因此,无论从理论还是经验数据上,QE3的推出都没有像前两轮那样明确目的,所以伯南克现在想得更多的应该是如何退出(此次标普调降美国评级的事件可能只是把联储的退出步伐拖慢),而非继续进入。除非美国重新回到严重通缩状况,否则,QE3猜测只不过是市场的自娱自乐罢了,QE3最终会因为无的,而不会放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