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最佳CEO的“借钱”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2 03:2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晓平

   北京时间11日凌晨,收盘后的美国股市虽然仍显颓势,但苹果公司的市值却在这天首次正式超过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此前苹果公司的季报出炉已让人印象深刻。除了惦记着它第三季度狂挣了73.1亿美元,人们还发现,市值超过3600亿美元的苹果公司,手持超过762亿美元的现金及有价证券,短期负债主要为应付项目,长期负债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基本不向银行或者债券市场借钱。

   手握重金不差钱,这种情况在好公司中当然不是偶然的。仅在《巴伦周刊》评选的“2011年全球30位最佳CEO”——史蒂夫·乔布斯是这个榜单的常客——掌舵的公司中,就有数家公司的负债情况与苹果类似,严格地说,不能说“零负债”,确是实打实的“零借贷”。

   其中之一就是马化腾掌舵的腾讯,其2010年报披露,腾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4亿人民币,“为期超过三个月的定期存款”为117亿人民币,其长期负债与苹果类似,基本为“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不足10亿人民币,没有长期贷款。

   腾讯2010年有意思的变化是在“短期银行借款”的科目,2009财年是2.02亿人民币,相对于公司的资产规模,可以忽略不计,但在2010年猛增到53亿人民币,腾讯要主动给银行生意做吗?翻看财报附注发现,这其实是个小伎俩,这些银行贷款多以美元计价,然后订立远期外汇合约,到期以人民币购买美元的形式进行偿还。只要人民币持续升值,腾讯可以借此获利,巨额短期借款其实只是会计处理的问题,根本算不上实质的银行贷款。

   腾讯是典型的轻资产公司,卖的都是没成本的无形产品,苹果也依靠轻资产运作,制造业务多由富士康这样的代工厂代劳,没啥贷款或许不稀奇,那么,制造业的佳能也没向银行告贷,就有点绝了。

   佳能专注生产影像与信息产品,总资产规模高达492亿美元,拥有价值接近150亿美元的厂房、设备,但是,其长期借款(long-term debt)只有区区5100万美元,短期借款不足9000万美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日本企业的生态圈,佳能常被认为是个异数,日立、东芝等传统日企常是业务多元化,融资上依靠银团大笔贷款,而财务方面往往是高负债率、低营业利润率,佳能则专注于影像领域,营业利润率和净利润率常年在大型日企中独树一帜,其CEO御手洗冨士夫是唯一的长期盘踞在《巴伦周刊》榜单上的日本企业家,这不是偶然。

   有该借钱没有借的例子,也有貌似不用借钱却偏偏举债的。《巴伦周刊》榜单上就有一群最佳CEO,从事的业务按常理说不用告贷,可他们就是大笔借款。

   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史蒂夫·韦恩(Steve Wynn)执掌的永利度假(Wynn Resorts),这可不是一家旅游公司,真正的核心业务是博彩。开赌场现金流自然不用说,偏偏永利度假的长期借款高达32.6亿美元,公司资产负债率在50%左右。实在很好奇,开赌场的为什么还要借钱?翻了下关联公司永利澳门2010年报,发现其信贷主要用于“提升度假村、投资于澳门其他项目,以及用作一般公司用途。”

   “一般公司用途”具体何解?报告没有细说,不过永利澳门披露的一项业务挺有趣——向高端客户参加赌博提供贷款,“我们有选择性地根据集团的市场推广队伍对客户、其财务背景及付款记录的认识程度,向客户批出临时信贷……我们一般要求获授信贷的客户提供支票,金额为其适用之额度,作为其获授的信贷提供担保。”个人猜想,永利大笔信贷额中有部分其实做了零售金融业务。说实话,很好奇,他们对大陆参赌的公务人员是怎么进行信用评估的?

   此外,利丰集团的乐裕民(Bruce Rockowitz)和麦当劳的CEO詹姆斯·斯金纳(James Skinner)也在最佳CEO榜单上,利丰做的是供应链服务,其资产负债表上,厂房、设备这些有形资产的占比少得可怜,可是长期负债项目高达近200亿港币,其中长期票据就有102亿港币,借的钱大都用来并购了,资产负债表中商誉一项非常惊人;而麦当劳从事餐饮,按理说现金流不错,借钱一样不含糊,长期借款高达115亿美金,这或许与其净值高达220亿美元的厂房、设备等资产有关,难怪不少人都把麦当劳当成一家准商业地产公司。

   《巴伦周刊》上榜的CEO中,还有部分是专事用别人钱来给自己生钱的,最典型的莫过于沃伦·巴菲特,全世界都知道他投资的本钱,相当部分来自于低成本的保险资金,虽然跟贷款或者发债券不一样,但总归算不得自己的钱。

   从上面简单的分析可见,最佳CEO们生钱的法门实在很多,是不是零借贷其实无关紧要:如果现金流实在太好,先还了债权人,企业收益专门用于满足股东,未尝不好;如果能靠借钱来生财,那也是种本事。过去,利率受管制的、价格低廉的信贷资金,在中国同样催生了不少大企业,唯一的核心问题是,在通胀压力高企的当下,如果利率是市场化的,竞争是充分的,大笔信贷资金能否真正有助于这些企业的CEO们创造价值?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