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广州进入"服务经济"阶段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2 08: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上半年,广州服务业发展实现了“3个超60%”: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0%,达61.9%;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达66.3%;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超过60%。

  按国际标准,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0%,标志着发展进入“服务经济”阶段。在全国中心城市当中,目前只有北京和广州达到了这一标准。服务业“3个超60%”,说明广州已经建立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心骨”,这是广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的重要进展。

  2009年,广州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60%。当年,广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12.76亿元,增长11.5%,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第二产业仅增长8.8%,而服务业增长13.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1%。

  2010年,广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04.48亿元,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迈入经济总量“万亿元俱乐部”的第三大城市。当年,服务业增速在三次产业中仍居首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1%。

  今年上半年,广州经济增长依然强劲。初步核算,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30亿元,同比增长11%。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和日本地震等因素的影响,上半年广州工业生产面临严峻形势,汽车、电子产品和石油化工制造业三大工业支柱产业4月份出现1998年以来首次当月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服务业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心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3%。

  广州的经济结构调整,经历了由轻到重再到由重到轻的过程。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广州提出适度重型化,培育了汽车、石油化工制造业等重工业,最终形成工业三大支柱产业。到2003年,广州重工业比重首次超过轻工业。2008年,广州开始“加快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推进市区产业‘退二进三’”,积极引导产业低端环节、生产环节和劳动力分别向城市外围发展区域和外地有序转移,为发展现代服务业腾出空间。

  广州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城市功能定位紧密相关。改革开放之初,珠三角地区迅速发展起一大批“三来一补”企业,广州作为珠三角地区基础设施比较健全的大城市,承担起集聚要素、率先发展的城市功能,其主要任务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当时轻工业进入门槛比较低、产业基础比较好,优先发展具有合理性。到上世纪90年代,珠三角地区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我国也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无论从整体发展趋势还是区域功能定位出发,珠三角地区都需要有一个适度重型化的中心城市,广州当仁不让承担了这一职责。进入新世纪,随着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推进,大量集聚的制造业产生了对服务业的巨大需求,国际上产业转移也从制造领域推进到服务领域,珠三角地区需要从制造业基地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转型,广州再次抓住机遇率先转型。

  一个城市的功能定位,必须有相应的产业体系来实现。200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启动实施,规划纲要对珠三角地区提出的一项关键任务,就是要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广州将重点放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上,以现代服务业新业态为引领,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延伸,努力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为了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早在2008年,广州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2009年,又在广东率先出台《广州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纲要(2009-2015年)》。在政策等多方合力的推动下,近年来广州市以商贸会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信息化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年均增速超过15%。

  广州服务业实现“3个超60%”,不仅意味着广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要进展,同时也是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进展。广州的率先转型,为珠三角地区其他城市产业升级提供了动力。广州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也将加快广佛同城化的步伐,推动珠三角一体化,最终形成“广佛”、“深港”双核带动的大珠三角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符仲明)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