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伟大的战略转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5 15:42 来源: 《中关村》

  本刊主笔、著名经济学家、国情研究的领军人物胡鞍钢教授畅谈“十二五”规划之科学内涵,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愿景图画,给人深刻启迪:我们伟大的祖国正面临着——

  胡鞍钢答《中关村》记者问

  Great Strategic Turning

  文  本刊记者  廉守本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之际,清华大学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香港中文大学著名政治学家王绍光、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学者周建明、北京大学文化研究学者韩毓海等四位教授联袂出书——《人间正道》。上篇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为题,情理交融,史诗般地论述了中国革命是如何发展和超越中国传统文明、马克思的理论、西方发展道路的。下篇用“而今迈步从头越”为题,以大历史和世界的视野,深刻反思了旧的发展方式,尖锐批判了西化和分化社会思潮,从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集中论述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今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带着这个将改变中国现代化建设历史的专题,拜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国情研究的领军学者胡鞍钢教授。胡鞍钢热情洋溢地畅谈“十二五”规划的科学内涵,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图画,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面临着——“伟大的战略转折”!

  《中关村》:您在刚出版的新书《人间正道》中,把国家的“十二五”规划描述为“伟大的战略转折”,其根据是什么?

  胡鞍钢:“十二五”规划,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七个五年计划,在国内外双重困局之下,旧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转型与跨越已是箭在弦上。

  我们的战略构想是:中国不但要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要超越“华盛顿共识”、超越美国发展、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在未来的十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内,中国不但要从世界最大的出口国转变为最大的市场,而且要从世界最大的制造国转变为世界最大的创新国,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党中央为今后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要求。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最为鲜明的发展战略。因之称为“伟大的战略转折”。

  《中关村》:“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从指导思想和发展内涵上来看,果然是“伟大的战略转折”。您说的“华盛顿共识”是什么概念?

  胡鞍钢:这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森1989年执笔撰写的文章《华盛顿共识》提出的观点,人们称之为“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宣言”,阐述了指导拉美经济改革的各项主张,其实质就是“秉承了亚当·斯密的自由竞争的经济思想,与西方自由主义传统一脉相承”。

  还有一个鼓吹西方道路的提法“历史终结论”,即共产主义失败论。在西方的政客们看来,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冷战结束,标志着共产主义的终结,从此人类的历史就是“以自由民主制度为方向的人类普遍史”。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的政治制度,令世界瞩目,用小平同志的话说,“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正在逐步做到。

  《中关村》:“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为人类的进步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请问,您方才讲的“旧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如何理解?

  胡鞍钢: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是我们推行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根本前提。我在《人间正道》的书稿中,从六个方面提出论点和论据。一是“资源、环境难以为继”;二是“粗放型贸易难以为继”;三是“就业模式难以为继”;四是“现有居民收入分配格局难以为继”;五是“工业(重化工业)主导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六是“过度储蓄难以为继”。

  《中关村》:“居民收入格局”和“过度储蓄”怎么也难以为继呢?

  胡鞍钢: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人民满意,世界瞩目。但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却不断下降,比如,1982年为62.8%,随后继续下降,2007年已经下降为44.5%。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又远落后于城市,致使城乡差距继续拉大,这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方针。

  中国的储蓄长期保持在40%以上,2009年竟然高达51.4%,远远高于世界的平均储蓄水平。我们必须看到,中国过度储蓄的主体不是居民,而是企业与政府,尤其是资本密集型的大型企业。这就反映了企业部门初次分配收入份额上升,导致新的不合理。

  《中关村》:看来这旧的发展方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胡鞍钢:是这样。旧的发展方式“路径依旧”的惯性,这正是企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大障碍。旧的发展方式主要表现在听任由工业增长主导,特别是由能源密集、污染排放密集的重化工业主导经济增长,从各地实际执行“十一五”规划的情况来看,除了北京等少数地区之外,几乎全国所有的省级、地级、县级都在实施工业主导的战略,纷纷提出诸如“工业强省”、“工业强市”、“工业强县”,甚至“工业强镇”的口号。这表明,尽管我们一再强调科学发展,不少地区却仍然是盲目发展;尽管我们反复强调新型工业化,不少地区仍然停留在传统工业化的老路上;尽管我们不断倡导节能减排,但不少地区仍然是听任黑色污染持续蔓延。

  举一个实例。根据我们的调研,山西是资源大省,因由煤价的波动,2009年其GDP曾跌到5.5%,居全国末位。今日的山西省委教育干部转变观念,以“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为核心”。2010年,山西获批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改革综合配套试验区,在科学发展战略构思的指引下,当年的“黑色山西”正向科学发展的“绿色山西”奋力转型迈进。尽管山西所面临的旧的生产方式的束缚是极其沉重的,但是山西省委提出的在未来十年乃至几十年,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蓝图是鼓舞人心的。

  《中关村》:看来“科学发展”还真有很大的难度。按您的话说,就是要“杀出科学发展的血路”。“而今迈步从头越”,怎么超越呢?请明示之。

  胡鞍钢:“科学发展”已经成为全党的共识,但是具体落实,还要靠执行力,特别是要克服作风上的种种问题。中共党校习近平校长在今春开学典礼的讲话中说:“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谁来落实”——这是抓住了要害,值得全党的同志警示。须知,落实“十二五”规划,关键在党,关键在把思想凝聚在“科学发展观”上。我讲“杀出科学发展的血路”,要着重克服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地方GDP挂帅,“又好又快”的发展思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的经济发展道路上有过“大跃进”的惨痛教训,但是一有条件,往往好了伤疤忘了痛。改革开放以来,也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忘记了急于求成、举国浮躁、头脑发热的积弊。尽管有许多深刻的历史教训,但“GDP升级大战”的潜在冲动始终存在,甚至于一有机会就会故态复萌。许多地方的同志在北京开会时,讲的是“北京话”,即“科学发展”;回到了家乡,讲的就是“本地话”,即“加速发展”,“快”字当头,“好”字忘诸脑后。结果可能是“速度”上去了,中央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目标落空了。

  第二,警惕与旧的发展方式相联系的既得利益集团。我们面临着“改革悖论”:改革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是在财富的存量上做文章,自上而下的改革,长期依赖国外资本和市场的改革,却不可避免地使改革的最初推动者,成为一个阶段、一个时期、一种改革模式的获益者,必然造成改革的主要获益者形成“利益刚性”,而当他们故步自封,不愿意全面深化改革,全面、继续推动改革,甚至拒绝发展的成果为广大人民共享之时,他们反而会蜕化为既得利益群体,就可能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阻碍者。

  《中关村》:您的这段话,既有理论高度,又有现实意义;对一般读者难免有高深莫测和费解的“学院气”感觉,为了“解惑”,能否举例说明之?

  胡鞍钢:比如时下国人热议的重庆。这个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以大胆的实践与创新奋力破解了我们在深化改革方面遇到的困局,通过“唱红打黑”等为广大基层群众倾情参加的新实践,极大地扭转了社会风气,创新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的新思路。重庆经验表明,我们党在全面推动和深化改革方面,是坚定不移的,我们不但是要创造新经济,而且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关村》:聆听胡老师一席教诲,胜过十年寒窗苦读。请继续讲……

  胡鞍钢:第三,警惕某些国家围堵中国之心不死。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前途,普遍抱有怀疑的态度,时不时地放出“中国即将崩溃”的论调。当中国经济发展到举足轻重的程度,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已是不争的事实,国际上又冒出“中国威胁论”的声音。当前,某些西方国家借所谓民主、人权及民族问题对我们的攻击此起彼伏,国际贸易也不断设障碍层出不穷。我们必须做好精神和物质上的两手准备,在韬光养晦中增强综合国力,“硬实力”和“软实力”不可或缺,两拳并重。用小平同志当年的话来说,我们推行科学发展,也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敢于杀出一条血路!

  〈中关村〉:我们是扬眉吐气幸福的一代人,欣然看到“东风压倒西风”大变革的序幕已然拉开。特别是近八年来,“科学发展观”结出的硕果,“当惊世界殊”,全球瞩目。

  胡鞍钢:我们从经济发展层面来看,确实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可圈可点。

  第一,中国主要的经济指标居世界位次不断跃升。按汇率法计算的GDP由2000年的世界第六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二位,占世界总量比重由3.75%上升至9.5%;中国与美国GDP的相对差距由8.26倍缩小到2010年的2.5倍;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中国与美国GDP(购买力平价)的相对差距由2000年的3.34倍缩小为2009年的1.55倍。

  第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制造生产国。全世界约有500种工业产品,其中220种产品,我国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其中,2010年中国钢产量是美国的3.6倍;中国高技术制造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位。2011年中国制造业将超过美国,结束一百年多来美国居世界第一的历史。

  第三,货物贸易出口额由世界的第八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一位,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从3.86%提高至10.4%;2010年中国进口额占世界总量比重上升至9.1%居世界第二;预计201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就会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外商直接投资由第九位上升至第二位,占世界总量的9.4%;外汇储备由第七位上升至第一位。

  第四,我国从事研究与实验发展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由世界第四位先后超过日本、欧盟、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研发人才国家;2008年居美国之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科技论文发表数国家;2009年居日本和美国之后,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专利与基础申请国家。

  第五,从基础设施的角度看,中国主要通讯基础设施拥有量已经超过美国;中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已居世界首位;2010年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7.4万公理,接近美国的7.5万公里;中国高速铁路里程达到7531公里,是全世界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第六,从综合国力的角度看,中国与美国的相对差距明显缩小,由2000年的2.55倍,缩小至2008年的1.50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强国。

  当然,从人均量上看,我们与美国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不过,一个国家的“块头”大小决定它的实力,总量推动质变,总量决定质变。

  《中关村》: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组数字,犹如跳动的音符,令人扬眉吐气。请问,中国道路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呢?我们又有什么制胜法宝?

  胡鞍钢:我们面临着“伟大的转折”,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正像毛泽东同志50多年前说的那样,“中国国土与美国相当,自然资源基础相当”,“中国人口比美国多,人力资源丰富”,“社会主义制度比美国优越”,如果经过几十年的奋斗还不能赶超美国,“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我们党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人,为改革开放设计出了美好的蓝图,被誉为“总设计师”的大手笔,这就是中国道路的基本思路——全面创新和超越资本主义制度;全面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实现赶超最发达、最强大的美国;全面创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实现更普遍、更高、更切实的人民民主;全面创新社会主义教育科技制度,造就比美国更多、更优秀、更宏大的人才队伍。小平同志非常自信地讲:“到那个时候(指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们就可以真正用事实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了。”

  《中关村》:当我们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0年时,深感“人间正道”的底蕴,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建党伟业”伟大理想的继续,惟有把“伟大的战略转折”进行到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胡鞍钢:是这样的。“十二五”倡导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它要求各地方打破“GDP挂帅”的教条主义,摆脱“增长优先”的路径依赖,逐步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这就要求我们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概,与地方保护主义、既得利益、国外制约进行原则性的斗争,切实把改善民生、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科学发展目标完成的情况,纳入各级政府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训教育、奖励惩罚的重要依据,使得全党从思想到行动,集合在科学发展的战略部署之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关村》:谢谢!“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我们满怀激情地投入“伟大的战略转折”中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