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地方债务已超财政收入 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成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6 13:05 来源: 中国经济网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面对舆论对庞大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偿还能力的质疑,财政部昨天(15日)下午回应称,从审计结果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也要看到,部分地区和行业偿债能力弱,存在风险隐患。
地方政府债券首次"流标"
近期,围绕各省市自治区的地方性融资平台,各种数据和议论满天飞。而与此相关的两则消息,更增添了人们的忧虑:
其一,7月11日,年内首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认购需求不足导致票面利率上行。其中,3年期品种出现部分流标,这是2010年地方债合并发行以来首次出现流标;其二,继审计署强调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可靠后,央行也对日前部分机构和学者推测地方政府性债务达14万亿元进行了回应,称其测算方法和结论都是错误的,并指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可控。
贾康: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地方政府巨额债务从何而来?这其中到底蕴含着多大风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和应对?昨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接受新闻纵横值班编辑何源采访时说:
巴曙松:现在的债务总量、结构和偿还情况已经非常清楚了。而按照统计的数据来看,中国的财务状况非常良好,地方政府除了土地收入之外,还有股权、资源、手里还有大量的已经盈利的基础设施。所以综合看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的话,从全国来看,即使把所有的债务加起来,依然处于一个合理的水平。
(责任编辑:马常艳)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昨晚在接受新闻纵横值班编辑张则华采访时也表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贾康:地方债务总的规模的数据和其他的公共部门负债和到一起,与GDP的比例,这就是国际上可对比的风险债务的指标。地方负债所说的10.7万亿,相当于GDP的26.9%,再加上其他的一些的公共部门的负责,比如我们主要是以国债形成的公共部门负债,再加上国家发行的准国债,把这些数目和在一起,与GDP相比的指标,应该是在50%到55%,它是明显的低于国际的60%的预警线,总体来说还是在安全区。
2010年地方债务已超政府全年总财政收入
虽然相关部委和专家纷纷为地方债务护盘,但庞大的地方债务还是诱发了世界对中国经济系统性风险的隐忧。那么,对地方债务疑虑的根据是什么呢?据审计署披露,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2万亿元人民币。这一规模,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地方政府全年的总财政收入。
央行的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各地政府平均负债率约为60%,而平均资产利润率还不到1.3%。特别是县级平台几乎没有盈利。举债之后如何还债?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目前,地方政府向地方融资平台注入的资产几乎都是土地,连担保或抵押也都是土地资产。那么,如果土地价格下降,地方融资平台的现金流还能保证吗?对此,国家发改委特邀研究员国世平认为:单就房地产价格出现波动这一项,地方债务就很难承受。
国世平:房价上升的越快,国家从卖土地得到的财政收入是越来越多。所以说为什么我们今天最担心的就是如果房价调控下来了,那么地方政府取得的收益就比较少。因为原来他们是想到我们当时卖土地取得多少收入,来开始借债的。那么,如果这部分跨下去的话,关键靠企业上缴的利润的话呢,就很难弥补他向银行交利息的情况。这根本不要讲还本,利息能支付就不错了。
(责任编辑:马常艳)
地方债务和房地产看似是两个不相干的问题,但这两件事情却是紧密相连。另外,影响地方债务的因素还有很多,财经评论员叶檀昨晚在接受新闻纵横值班编辑采访时就说:
叶檀:从整体来看,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在地方政府进行公共财政投入的时候,通过地方的投融资平台,借了10.7万亿的地方债,包括在银行所借的债务,加起来的话,以目前地方政府的财力,他是无法偿还的。
地方债务成华尔街做空新主题
近来,中国的地方债务也成了华尔街最新的做空主题。不仅如此,6月20日,瑞士信贷宣布下调中国银行业评级至“减持”;6月22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称,中国银行业信贷风险被低估,信用质量恶化或影响中国主权评级;7月5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发表报告称,中国内地银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约有3.5万亿元人民币未被审计署报告覆盖,体系信用展望将转为负面。
更有人把中国的地方债务危机与美国“两房”危机相提并论,不过,叶檀认为,两者并不相同。
叶檀:地方债务危机跟两房还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我们国家的地方债务存在的风险主要是由债权人和银行来承担的。没有像美国的次贷一样,形成一个非常长的金融杠杆。如果说中国的地方债务万一崩盘的话,他影响的是债权人的利益,首先是银行的坏账会急剧上升,其次是购买了地方债的投资机构的不良率会上升,他会是形成直接的金融风险。而不是像美国那样,是一种传染的态势。在中国不存在一个很长的传染链,而会直接冲击银行体系和债务体系。
最大的问题:阳光融资规范制度不到位
不管怎样,中国地方债务已经非常庞大,包袱很重,那么如何提高地方债务的偿还能力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
巴曙松:一个,地方政府动用其他的资源,比如说有新的土地,新的股权,同时改善偿还能力。第二个,开拓新的融资渠道。第三个,上一级政府以及中央财政,如果已经经过审批的项目,融资出现问题,也可以通过待发债券的形式保持建设完成。再用未来的收益进行偿还,或者进行债务的重组。
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刺激经济的大规模投资背景下,地方债务疏于监管,如何改变地方债务乱象、避免地方债务成为经济发展的死结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
贾康:最大的问题就是,阳光融资的规范制度没有到位。如果严格的以预算法来管理,地方政府是无法举债的。大量的隐形负债就发生了。变相的地方政府发债的形式,就形成隐性负债。我们以后的方向就应该是健全法制、健全规章制度、把地方的融资行为引向规范、可控、有利于监督的阳光融资的手段。包括通过什么样的程序、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审批、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也可能包括支持地方政府项目的市政债。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