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屡成危机助推器 评级机构亟待变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6 15:4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评级机构在金融体系中有多重要?谁来监管?中国市场信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解答疑问

  评级机构的公信力从何而来?它们在金融体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作为标普的大客户,美国政府为何遭到标普“反咬”……标普下调美国信用评级之后,这些问题成为舆论的焦点。昨日,国际信用管理FCIB(Finance, Credit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认证专家,中国市场信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吴晶妹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为读者解答这些疑问。

  崛起受益美国政府

  羊城晚报:标普事件让全世界一夜之间认识了评级机构,那么评级机构在经济或金融体系中,角色是什么样子的,它的地位有多重要?

  吴晶妹:评级机构的角色就是向投资人揭示风险。债务发行人发行债券有没有风险、有多大的风险及违约的可能性,需要有第三方来进行评价。评级机构就是为投资者揭示所要投资债权债务标的的违约概率。

  羊城晚报:作为独立第三方,评级机构的公信力来源于哪里?

  吴晶妹:评级机构的公信力最主要是看它对违约率测算的准确程度。三大评级机构历史最短的也有几十年,长一点过百年,这一过程中它们评级确实很准确。尤其是在一些大危机或经济调整时,它们都预测得比较准,就慢慢树立起公信力。另外,三大评级机构的崛起也得益于美国政府及大型金融机构这两大重要客户的支持,美国国债都是通过三巨头来评级的,大型投行和商业银行也基本是购买三巨头的评级报告。

  “反咬”美国政府是为公信力

  羊城晚报:美国政府支持了这三大评级巨头,政府作为它们的重要客户,但这次却被标普咬了一口,确实是因为美国债已经不再是无风险资产,还是标普有意要树立自己公正客观的形象?

  吴晶妹:现在全球的经济形势很复杂,标普的目的也不是单一的。一方面,标普前期在欧债危机过程中不断地降低有关国家的评级,遭到了各国的非议尤其是欧洲国家的一些指责,觉得它不是对所有的评级对象一视同仁。现在美国出问题了,因为早在4月标普就将美国评级展望调为负面,并警告有可能下调评级,这次下调评级的标准已经达到,如果它不说话,就印证了市场的指责,其公信力将直线下降,这一次标普已不得不维护自己的公信力了。

  另一方面,美国的这一次不管是经济还是政治上,都确实表现得很差,赤字、低增长、美元贬值等一直没有改进,两党又为政治利益牺牲经济利益,标普想掩饰都掩饰不过去。

  (责任编辑:赵晗)

  美国查标普是砸自己的脚

  羊城晚报:评级机构以第三方姿态出现,但其客观公正性并没有来自外部的硬约束,谁来监管这个行业?

  吴晶妹:在标普事件上,美国政府因为自己利益受损调查标普,其实是搬石头砸自己脚。二战以来,针对评级机构对事件各方的升级或降级行为,曾经产生过很多纠纷和不满。当时美国的做法是一律保护,对起诉方的答复是评级机构可以不对自己的评级过程、方法做出解释。现在美国政府自己利益受损,就启动调查,要求公布评级过程和使用的数据模型,显然是对自己以前行为的推翻。

  羊城晚报: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安然事件以及2008年的次贷危机中,评级机构在危机前给出很高评级,危机一出马上调到垃圾级别的情况多次出现,不仅没有预见性,危机爆发后的评级条件还恶化了问题,成为危机助推器,这样的情况为何屡屡出现?

  吴晶妹:这是很多人现在质疑信用评级机构评级方法的根本原因,评级机构应趁这次危机对其评级方法、预测内容做出变更。他们一直将风险预测定位为艺术,不是科学,结果必然是经济形势好的时候预测全是正面的,反之则全部是负面的,所以评级的内容必须改变。

  羊城晚报:标普下调美国主权债评级后,使得美国政府的信用已低于很多大公司,这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包括大公国际给铁道部的评级是AAA,而给我们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是AA+,要怎么来理解?

  吴晶妹:这就是评级业需要改进的地方了。评级业自己的解释是国家主权评级与对公司的评级是两套体系和排法,主权评级是各个主权国家之间相比,公司信用评级是不同的公司之间比。但它所使用的评级符号都一样,这无疑会带来人们的困惑。我认为如果两个体系完全不可比,直接把评级符号分开就好了,比如国家信用用A、B、C等字母,企业信用用星级表示,就不会混淆了。记者吴海飞 王凌菲 实习生李隆洁

  (责任编辑:赵晗)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