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铅酸电池业或临洗牌(产经观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7 01:23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史燕君 实习生 张剑锋

  

铅酸电池业或临洗牌(产经观察)

  铅酸电池行业准入门槛猛升,或将迎来洗牌大潮。昨日,有接近起草《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下称《准入条件》)的人士称,目前工信部正在征询意见,他们也在跟进中。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出台相关政策,其中还可能包含铅酸电池回收环节的配套标准。

  另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已完成向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电池生产企业及社会的二次征求意见。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新标准对电池企业提出了空前严格的环保要求,一旦开始执行,中国电池行业最高将有近九成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

  提门槛为治污

  “起草《准入条件》时主要考虑的是污染防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铅酸蓄电池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徐红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目前主要是从生产控制、清洁生产、环保设备等方面考虑,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如果企业按照标准做,即使离居民区不到几百米也没关系。”环保部要求企业落实500米的卫生防护距离。

  权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3000多家铅酸蓄电池企业,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1800多家。“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主要是由于环保措施不当造成。”徐红说,一方面一些企业缺乏环保意识;另一方面,以前一些企业因不会使用,多半将环保设备当作摆设。

  近年来血铅中毒事件频频发生,让铅的使用大户铅酸蓄电池成为众矢之的。中国环境保护部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7月31日,各地共排查铅酸蓄电池生产、组装及回收(再生铅)企业1930家,其中,取缔关闭583家、停产整治405家、停产610家;仅有252家企业在生产,80家在建。

  忽视细微环节

  “制造工艺落后,对一些细微环节不重视是主要原因。”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生产电池会有污染,但不能说电池行业是污染行业,“日本生产电池也很厉害,但并没有频频出现血铅中毒事件”。

  不仅是生产环节,回收环节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回收环节比较混乱,不够规范。” 徐红表示,铅酸电池行业回收装备参差不齐,有回收实力超一流的,也有没名分的手工作坊偷偷回收的。一些小作坊在回收铅酸电池之后,在拆解过程中相当“粗暴”,直接将铅酸电池砸开,本来铅酸电池回收效率能达到98%,现在回收效率不仅大大降低,而且还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形成恶性循环。

  徐红表示,在之前的整顿过程中,各省拿捏的标准不一,执行不合理,导致有的大企业也不得不停产。

  林伯强则表示,随着铅酸电池行业各种规划的出台,管理的规范化,一些企业趁机做大做强,小的必然会被淘汰。

  对此,新日电动车总裁办高级经理陈开亚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他支持对铅酸电池行业的环评、整合以及提高行业门槛的做法,电动车行业是一个绿色行业,不能让“一个小部件,就使环保产业不绿色了”。

  锂电池短期没戏

  上游铅酸电池行业的整顿,让电池供应变得紧缺了,下游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

  以电动车行业为例,目前国内电动车95%以上使用的是铅酸蓄电池。陈开亚表示,目前市场上电池的供应已出现了缺口,很多电动车企业出现有车没电池的情况。新日电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但因与电池厂商关系良好,目前影响不大。据悉,目前电动车的生产和电池供应出现不匹配的状况,这一比例达到50%以上。

  “销售终端的普通用户换电池就很紧张了。” 陈开亚说。昨日记者得到消息称,武汉地区已有电动车零售商开始提价了,每块电池的价格上涨了60元至80元不等。

  有评论预测,锂电池产业作为替代品,将从铅酸电池行业门槛提高中受益。徐红却认为,锂电池在短期内的机会并不大,它还是存在技术瓶颈和安全问题,“首先是产能达不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