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王万顺:汽车厂商应该学会适应慢步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7 14:0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汽车产销量环比下降6.96%和11.19%,达到今年谷底。有业内人士认为,北京等地的限车令导致了车市疲软。汽车评论员王万顺撰文从消费水平和购买力两个方面分析了国内车市从飞速增长到快速下滑的原因,并建议汽车厂商切忌急功近利,要深谋远略,在供需趋于饱和的状态下,保持产销量平稳、健康的缓慢增长。

  原标题:汽车厂商应该学会习惯微增长

  作者:王万顺

  进入2011年以来,国内车市呈现出微增长、不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疲软状态。在国内经济保持较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之下,汽车市场的表现可谓逆势、背道而行。

  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汽车产销130.61万辆和127.53万辆,环比下降6.96%和11.19%,同比增长1.26%和2.18%;其中乘用车产销105.04万辆和101.18万辆,环比下降6.38%和8.78%,同比增长5.82%和6.74%。从往年的销售形势来判断,这是今年的最谷底。如果车市仍然不见起色,任其向前惯性发展,8、9、10等月份恐怕也不容乐观。

  

  

  对于广大汽车厂商来说,面对不温不火的车市,表现冷热不均,几家欢乐几家愁。总体来看,以上海通用、长安福特为代表的美系以及以南北大众、北奔、宝马等为代表的德系增长较快,而日系品牌由于受到日本地震影响普遍增长乏力,韩系和本土品牌基本上以维稳为常态,压力激增、退步的也有很多。竞争力较强的品牌厂商尚可旱涝保收,其他的则不得不面对饥饱不均的大小年。这种明显分化的格局与去年水涨船高、皆大欢喜的气氛截然迥异。

  如果从追求最大利润的目标来看,似乎竞争越激烈越好,但是从市场角度来讲,同舟共济更显重要。比如3月份日本发生地震之后,不仅日本国的汽车市场受到严重影响,日系品牌在全球市场也出现了萎缩,日系品牌作为世界汽车产业中的重要一极,它的重创也给其他国家的品牌厂商带来了不利影响。特别是在国内,从3月份之后,车市不断下滑,以至低迷和不景气的阴影笼罩着人们的心头,挥之不去。

  汽车与房地产不太一样,两者相比还是买房重要,所以无论国家如何三令五申出台各种限制政策,都不能真正阻止价格上涨、约束人们的购买力。相比之下,汽车作为可有可无的商品,明显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不用限购,刺激消费的措施一经取消,立刻就见出车市的脆弱。与其如此,当初真不应该出台所谓的购置税减征政策。该政策不仅大大拉动了汽车消费,同时也掀起了新一轮的投资扩产风潮,第一大汽车产销国不仅有利益诱惑,诱惑之下还有风险,这个风险也不仅是个别企业的,而会波及整个行业。

  国内车市发展到今天,其快速增长的势头基本上已经结束,接下来是维持甚至是保持适度增长。这一判断是基于国人消费水平和购买力而得出的。一方面,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一方面,新的消费群体还没有产生或者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汽车消费和使用环境进一步恶化,比如交通运输,将对汽车市场造成阻滞作用。鉴于中国人口基数过大,人们的消费能力在短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所以车市增长也是数年一个周期运行,现在则开始进入了微增长的时代。

  微增长并不是不好。相反,它更显得健康、平稳、有序、可持续。那种在中国市场掘金式、赌徒式的心态和模式已然不太适用,而应该像有些厂商一样沉得住气,在即时策略和长远规划之间做到有放有收,缓急有度,进退自如,而不是不顾一切,孤注一掷。多为消费者考虑,制造品质过硬的汽车产品,努力树塑品牌形象,积极经营自己的市场,只要消费者认可买账,那么还怕什么低迷不低迷呢?

  (以上观点供网友参考,不代表本网立场)

  王万顺博客:http://blog.ce.cn/html/57/120257.html

  更多内容请点击:网友热议

  (责任编辑:马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