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非套现绝非小菜一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8 00:5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皮海洲
A股市场近期的急剧波动引发业内人士对其原因的探讨。当然,最简单的分析是把原因归结于欧债、美债危机的影响。笔者则从A股市场“内虚”的角度对此加以分析,认为IPO、再融资、解禁限售股套现是A股市场的三台抽血机,导致A股长期处于失血状态,并就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建议(见8月10日《第一财经日报》《谁来为A股投资者疗伤?》一文)。
从网上反馈来看,许多投资者认同笔者的看法。不过,也有唱对台戏的。如8月15日就有媒体发表《缓发新股止跌论缺乏充分依据》一文,基本上对笔者的观点进行了全盘否定,不仅认为发行融资、股东套现没有导致市场严重“失血”,而且认为大小非减持套现只是“小菜一碟”。
大小非减持套现果真只是“小菜一碟”吗?毕竟在整个A股市场中,大小非的总量是公众流通股的3倍以上。面对数倍于公众流通股的大小非,称大小非套现是“小菜一碟”,真是需要些“大无畏的革命主义精神”的。
即便以2010年而论,大小非套现的金额达到了677亿元。较之2010年IPO融资4883亿元、再融资5317亿元,这个金额似乎不大,但须知那是在巨额融资、再融资的基础之上,谁能保证,那不是压垮A股大盘的最后一根稻草?
去年我国GDP增长10.3%,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领头羊;但反映在“晴雨表”——A股股指上,全年却下跌了14%多,居全球股市跌幅榜的第三位。这难道不是拜包括大小非减持在内的三台抽血机之所赐吗?
而更加重要的是,即使此前(包括2010年)的大小非减持确是“小菜一碟”,但我们不能断言今后的大小非减持还是“小菜一碟”。明摆着的现实是今年上半年大小非套现金额达到了616亿元,几乎等于去年全年,大小非减持的节奏明显在加快。
就大小非套现来说,国有股由于控股的需要,减持相对缓慢一些。减持的主力军以民企、私人企业为主。而创业板甚至中小板上市的高峰期是2009年10月之后,由于控股股东的持股锁定期为三年,而高管持股的套现每年不得超过其所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25%,这就使得创业板、中小板的大小非套现高峰还没有到来。这也正是去年“大非减持比较克制、小非解禁数量相对较少”的原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小非解禁的数量越来越多,这种套现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
还有两个明显的现实同样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一是高管离职人数越来越多。据有关媒体统计,今年4月1日至8月5日,A股市场共有324家上市公司的445名高管递交了辞呈,其中不乏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董秘等核心高管人员。而这些离职的高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拥有上市公司股份的,他们离职的动机不排除是为了辞职套现,为的就是早日将股票套现。
二是国有股套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债务进入还债高峰,今明两年共有4.6万亿元地方债务到期。而偿还地方债,套现国有股是地方政府筹款的一个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是保障房的资金需求也迫使一些地方政府做出减持国有股的举动。
所以说,轻飘飘一句“小菜一碟”,实在是一种逃避问题的态度。
(作者系市场资深观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