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驶入快车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8 01:00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付碧莲
8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香港举行的“国家十二五规划及两地经贸合作发展”论坛上表示,将允许以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方式(RQFII)投资境内证券市场,起步金额为200亿元。这意味着人民币回流机制的进一步建立与拓宽,多位经济学家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也意味着中国资本项下的开放已经撕开了一条口子。
回流机制突破
昨日,李克强在香港表示,将允许以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方式(RQFII)投资境内证券市场,起步金额为200亿元。同时,支持香港企业用人民币赴内地进行直接投资,即RFDI,稳步开展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试点,尽快修改不适用的外资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显然,无论是RQFII,还是RFDI,都为境外人民币回流境内打通了渠道。
“香港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发展到目前这一阶段,人民币用途的不足已然成为一大制约因素,近期境外机构及个人持有人民币的意愿也出现了一定的下滑。RQFII和RFDI的成行为境外人民币创造了出路,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有突破性的关键一步。”一位银行业内分析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指出:“其实,将内地赴港发债主体范围扩展至境内企业,并将发债规模提高至500亿元人民币,也拓宽了人民币回流内地的渠道。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一旦形成一定的竞争局面,无疑将抬升境外人民币投资的收益,这有助于人民币进一步走向国际,增强人民币的吸引力。”李克强表示,国家将内地赴港发债主体范围扩展到境内企业,决定今年境内机构赴港发行债券规模提高到500亿元人民币,金融和非金融机构各占一半,一改过去只有金融机构才能发债的局面。
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孙茂辉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由于紧缩性货币政策导致内地企业资金出现紧张状态,而允许内地企业赴港发债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一种融资渠道,有助于缓解当前调控政策所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而且,由于发债规模和RQFII规模都有一定的限制,且回流资金都比较透明,因此并不会增加热钱入境的压力。”
香港金融获大礼
不过,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正彦则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虽然从境外回流内地的资金都比较透明,但是问题在于从内地流向境外的人民币资金中除了跨境贸易结算的部分,很大一部分是不透明的,这就决定了回流的资金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不明不白的。在这种状况下,一旦市场出现震荡,对内地的经济将造成很大的冲击。”
“目前,无论是扩大内地机构及企业赴港发债,还是RQFII和RFDI,在某种意义上短期内并不利于内地市场,更多地是国家层面的战略意义,即强化对香港经济和金融的支持,及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潘正彦表示。
昨日,财政部在香港发行200亿元人民币国债,这是财政部第三次在港发行人民币国债,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其中50亿元面向个人投资者。汇丰控股有限公司集团主席范智廉表示:“由于全球主要货币正面对严峻的考验,金融形势也正在转变,人民币债券吸引了全球很多大投资者和发行人。财政部第三次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也是发行额度最大的一次,这不但推动了人民币开放的发展,为这个正在发展的市场加强了深度,也强化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与此同时,昨日李克强在香港宣布的一系列政策,为港资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多有别于其他外资金融机构的优惠待遇。李克强指出,中央政府决定提高对港资银行开放的层次和质量,银监会将支持港资银行在广东省以异地支行的形式合理布点均衡布局;鼓励香港金融机构进入内地市场拓宽业务范围,支持内地港资法人银行参与共同基金销售业务;鼓励香港保险公司以战略联盟和合并方式、建立营业部门或参股等方式进入内地市场,支持香港在保险产品研发、业务经营和运作管理上与内地进一步合作。
“对银行界而言,新措施将为香港及内地的业务带来更多机遇,并拓展香港与内地的人民币资金流动机制,令人民币投资渠道更多元化,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融资及跨境贸易业务发展。”恒生银行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梁高美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