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新闻发言人不能让新闻发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8 02:14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王石川
由于信息不对称,我们无法掌握王勇平卸任背后有什么秘密。但是,我们不妨跳出这一事件本身,来审视我们的新闻发言人制度。
其一,新闻发言人的“脑袋并不完全长在自己的肩上”。平心而论,许多时候,发言人说什么、什么时候说、怎么说,并不是发言人自己能决定的。正如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在致王勇平的公开信中称,“这个发布会(铁道部“7·24”新闻发布会)根本就不该开,领导一定要开也不该由你一人开;即使你一人开了,也不该这么开。我干过这行,知道这行的苦处,有许多事儿,咱主宰不了……”应该说,这不是王旭明为王勇平开脱,而是说了大实话。
其二,新闻发言人可以做到“不知道的不说,不清楚的慎说,没有把握的不乱说,必须说的好好说”。作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桥梁,新闻发言人在避免对立、减少摩擦、消除误解、传递诚意方面,是可大有作为的。在此语境中,无论“奇迹论”还是“我信论”,都过于傲慢而缺少人情味。换言之,尽管你的脑袋不完全长在你的肩上,但在发言时态度谦卑、姿势低调、语调轻柔,这个是可以做得到的。
如果说新闻发言人缺乏技巧,倒也不致命,而有的发言人不仅未成为信息公开的推动器,反而成了障碍物。日前,有央视主持人认为,“本来新闻发言人制度应该是以说实话、好好说话的方式推进信息公开,推进政府和民众沟通理解的道,现在却常常成了对付媒体、掩饰责任的术。在各种新闻发言人的培训上,教诡术的还备受欢迎。不要以为有了就是进步,走上岔路离目标更远。你以为臭鸡蛋砸的是发言人吗?砸的是政府公信力!”无论是诡术还是耍小聪明,都背离了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
新闻发言人,不能让新闻“发炎”,也不能让传闻发酵,更不能让谣言“发狂”。目前,我国基本上确立了一个国新办、各部委、地方省市的三级新闻发言人制度。而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为发言人制度提供了一定的制度推动力,但是还应该看到,不少新闻发言人尚有改进的巨大空间,国新办副主任王国庆曾指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成为了某些政府官员拒绝媒体采访的盾牌,而新闻发言人再度垄断信息,躲避记者,或者总是无可奉告,使新闻媒体原本很困难的采访变得更加困难。”与挪威发生爆炸枪杀案后,每天举行几场新闻发布会相比,我们的民众很多时候只能通过微博(http://weibo.com)等渠道了解“7·23”动车追尾事故的信息,这样的情况下,传闻能不发酵吗?又如何能安抚民众呢?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导权,时效性决定有效性,透明度决定公信度。”去年,国新办主任王晨在《求是》撰文如此表示。今天,公众的知情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政府公开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必要,不断推出称职的发言人,不断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才会满足公众的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等权利,推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