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车辆购置税新规草案惹争议购车加价 装饰美容都要征税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8 13:10 来源: 新闻晚报

  □记者 王毅鹏制图 任萍

  因国家税务总局的一纸新政,国内市场存在已久的厂商加价售车行为一时间再次引发舆论的高度关注。日前,国税总局对外正式公布 《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修订稿初稿,其中明令将售车增配费、装饰美容费、加价费三项纳入“价外费用”计入征税范围。

  此草案一出引发了业内的强烈争议。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加价购车费用属于经销商的 “违法所得”,如果加价购车都要征税,事实上就是对“违法所得”进行征税,岂不是更加 “违法和离谱的事情”?

  ■现象:进口豪华车加价已成常态

  事实上,除了少数几款国产热销车型之外,加价之风最为激烈的就是进口车,尤其是进口豪华车的加价售车现象已经基本成为市场常态,且加价幅度之高令人瞠目。

  记者昨日从奥迪、宝马、奔驰三大豪车品牌经销商处了解到,“一车难求、数月等待”的局面已经持续了多个月。奥迪Q7提车需4个月,Q5提车时间未定;宝马X5提车周期3个月以上,7系、5系需等待2个月;奔驰S级也要至少等上1—2个月;保时捷部分车型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年底。

  “豪车品牌是不是集体在玩饥饿营销?”刘先生在连跑了3家经销商处均被告知无货后,发出这样的质疑。所谓饥饿营销是指企业通过控制货源,人为制造销售火爆局面的一种营销手段。“现在几乎所有的豪华车动辄加价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这样的市场格局最终让车企和经销商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刘先生分析。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宝马旗下车型的“官涨”并没有影响销售,很多消费者为了提前拿到车不惜 “加价提车”。一位4S店人士告诉记者,所谓“提车费”,就是一些购买者为了马上提到现车而缴纳给经销商的一笔特殊费用。在车市旺季,大部分订户最快也要几个星期才能提到新车。

  ■业内:加价费用需纳税惹争议

  针对上述情况,国税总局对外正式公布《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修订稿初稿,其中明令将售车增配费、装饰美容费、加价费三项纳入“价外费用”计入征税范围。据其官方称,这三项购车价外费用最为常见,避税风险大,属反避税范畴。因此,此次购置税征收范围调整旨在堵住这一块的税收漏洞。

  不过,国税总局的这一初衷却并未赢得赞许,反而遭到了舆论的普遍质疑。根据盖世汽车网最新一期的业界调查结果显示,1674位参与调查的业内人士中,高达87%的人士认为加价费属经销商非法所得,将之计入车辆购置税征收范围并不合理。

  现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以下简称《价格法》)第十三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 ”第四十二条同时规定:“经营者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

  由此可以判定,汽车经销商通过在原销售定价基础上的加价售车行为借以车源短缺等为名额外收取的加价费已经明显违反了《价格法》的这两条规定,扰乱了市场正常的价格秩序,但对于一些豪华进口车厂商数亿甚至数十亿元的加价费所得,是否对其进行严厉处罚尚未有任何官方表态。

  此外,在今年“3.15”期间,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22家城市的消费维权单位联合发布声明,认定 “加价售车”是一种违法行为。国内部分地区如浙江、深圳等省市的工商部门也曾依法对当地存在加价售车行为的经销商进行了处罚和警告。

  另外,央视等多家权威媒体曝光的部分厂商因加价售车而不对加价费开具发票致使巨额税款流失的行为同时违反了相关的税法规定。

  装饰美容需征税也很莫名

  对车辆的装饰美容费、增配费也征收车辆购置税,经销商则认为不太合适。虽然征收办法初稿将这两部分列入车购税的征收范围,目的在于避免消费者和经销商对加价部分开具装饰美容或增配的发票,从而避税,然而此举将一般的装饰美容以及增配也计入了车购税的征收范围。

  北京现代的一家经销商经理告诉记者,现在消费者购车很多都要增配,贴防爆膜这样在购车时常见的增配也要计入车辆的计税价格,不太合理。 “难道我以后贴膜镀膜都需要纳税?”一位消费者也表示不解,“一般情况下,购车后都会选择在4S店做一些常规的装饰美容,大约在5000-10000元左右。 ”

  记者注意到,《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修订稿初稿要求将购车时的装饰增配列入统一发票中的价外费用并征税,而并非对装饰增配产品本身征收购置税,也即车主单独购买装饰增配则不负担购置税。车主可以在购车手续完成后再回到店里进行加装,则不需负担购置税,如此一来,车主装饰增配就增加了麻烦,无谓增加了多跑一趟路所消耗的路费、时间、精力等成本。

  ■疑问:加价购车为何“只征税不整治”?

  事实上,消费者对于加价提车感到“不满但又无可奈何“。刚刚购买一辆德系豪车的龚先生表示,“这笔费用花得很莫名也很冤枉,可是如果不出这笔钱就提不到车,所以感到很无奈。 ”

  记者随即采访的多位车主也表示质疑,对于加价提车存多年的扰乱市场行为,主管部门为何吃吃没有相对应的“整治办法”,而“征税”倒是“说到做到,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据调查,《汽车销售品牌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造成进口企业的垄断权被34%的业内人士认为是导致当下进口车加价售车现象频繁出现的主要因素。

  事实上,《汽车销售品牌管理实施办法》(简称《办法》)自实施起便因其对厂家的绝对倾销而备受诟病。根据《办法》的有关规定,国外整车企业可以在中国设立独立的汽车销售公司,并授权旗下的全资销售公司做其产品的总经销商,同时禁止国内其他经销商对其产品平行进口。如此一来,国外整车厂商便可通过其总经销商直接或间接地垄断进口车营销网络,在丰厚收益的诱惑下,通过对渠道和车源的垄断,对一些热销的进口车难免会打着市场供需的幌子实行加价销售。

  “从表面而言这样的行为 (加价售车)似乎符合商业逻辑和市场规律,但却对整个进口车市场的长远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办法》的出台实则维护了国外进口车商的利益,对消费者和国内经销商的利益未考虑周全。 ”一位经销商表示,《办法》中的限制条款是在市场整体不断走高的推动下国内进口车加价销售现象日趋严重的主要根源。

  “饥饿营销”也是致使目前这种加价现象普遍存在的另一大主因。目前国内一些进口车商为了降低库存压力和风险,往往采取较为保守的“订单式销售”。在厂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许下,经销商抓住这部分消费者价格敏感度低又想尽快提车的消费心理,人为加高提车费,逐渐形成行业潜规则。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