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应当尽快改变负利率水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9 01:2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陈飞翔

  当前普通百姓过日子感到揪心的莫过于持续高位的通货膨胀。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达6.5%,再创新高。这表明控制物价上涨所面临的形势仍相当严峻,保障民生与社会稳定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为什么抑制通胀的效果不理想?尽管这里可能存在很多的影响因素,但一个显而易见且多数人都已经感觉到的事实是,目前市场上的负利率水平对通胀起到了支撑和推动作用。及早改变负利率水平,是当前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所不应回避的政策选择。

  利率水平作为货币市场上最重要的价格信号,在调节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一方面,给定时点上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投资的总量规模与整体效率,负利率等于人为地降低投资的成本,使短期投资比长期投资更为有利,结果往往会导致高增长和低效率。另一方面,利率本身是一个重要的利益分配杠杆,在社会生产的不断再循环过程中,负利率往往有利于资本获得更大的增值,而造成劳动报酬的相对下降,比如工资转变成储蓄后不断贬值。必须看到的是,负利率对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影响相当广泛和深刻,由此形成的不良格局是其他机制难以矫正和消除的。

  毋用讳言,我国出现负利率的局面已经为时不短。由于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偏重于追求较高的增长速度,货币市场上的真实利率一直处在相当低的水平上,这是因为政府的货币政策导向就是保障维持较高增长的资金需求。全球金融危机更导致不得不多次下调利率,扩大货币供应数量。

  应当说,宽松的货币供给在一定发展阶段和特定的场合是必要的和有效的。然而,当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关系发生转变,公众的消费需求不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利益分配问题相对突出时,继续维持负利率水平就不仅是不合理的,也是非常有害的。眼下我国的负利率水平已经非常显著,对社会经济运行的严重不良冲击值得高度关注。

  首先,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影响社会稳定。普通公众的收入不可能有大量剩余,因此个人或家庭无法利用有规模的金融投资来抵御通胀,面对负利率只能看着自己已经获得的报酬被贬值。应当注意的是,经济安全是每个人尤其是普通民众的本能追求,严重的负利率让民众的家庭储蓄快速地缩水,这会从根本上动摇社会稳定的基础。

  其次,会降低资金使用效率,阻碍技术创新。当前调整经济结构的成效不够理想,重要的原因是低效率的产业部门能够获得充足的资金供给。负利率人为地扩大了资金供给总量,导致货币市场上流动性泛滥,失去了优胜劣汰的选择功能,刺激了房产投机。技术创新等活动往往因为需要较长的时间,面对负利率构造的市场环境,结果不仅是比较利益低,而且市场风险大。

  再次,扭曲了实际生产成本,加重外部失衡。我国出口贸易中有相当部分的商品能耗高、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仍具有出口竞争力是得益于负利率。比如,加工贸易在我国出口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外商投资者一方面是利用我国的工资水平低,另一方面则是利用我国市场上的融资成本低即利率低。

  因此尽早改变负利率水平,对于优化整个宏观经济运行格局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货币价值的稳定直接关乎政府的信誉,影响民众的信心。负利率是货币稳定最直接的杀手。当前在外部世界对人民币价值看涨的时候,如果因为负利率而导致国内公众对人民币失去信心,引起经济混乱,那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在货币政策领域需要拿出更大的勇气和决心来。

  (作者系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应用经济系主任、教授)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