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公车改革路在何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9 20:37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刘红霞报道

  随着“三公经费”的逐步公开,公车费用的高额支出似乎在“意料之外”。

  近日,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4.7亿元,其中公车支出61.69亿元,公车费用占到“三公”经费的6成以上。据统计,中国公车近300万辆,年消费3000亿—4000亿元,似乎已经成为中央和地方公共财政最大的包袱。由此可见,公车改革势在必行。

  如果从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算起,我国的公车改革已经进行了近17个年头。虽然改革年头不短,但似乎成效并不喜人。甚至有网友指出,中国公车改革17年来一直徘徊不前,有的时候甚至还在倒退。

  “公车改革其实是个很复杂的过程。”汽车行业资深评论员张志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首先,公车改革是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涉及的利益太庞大,有很多公车的购入并不在预算之内,根本不好监控;其次,有很多政府的公车是通过与企业合作来获得的,无从管治;最后,既定的公车状态也很难消化,并不是下一道“控制令”就可以处理的,毕竟各个地方的工作方式是不一样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公车改革是有难度的,是需要国家下大力度、狠决心做的一项改革,十几年的公车改革一直迟而未决,就反映了其改革的难度。

  对此,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研究员铁志海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公车改革,其实可以采取几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收回公车管理权,统一调配,做到使用权、管理权相分离;除了极少数必要场合保留公车以外,大幅减少公车数量,鼓励使用个人车辆以及公共交通工具;财政部门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定额货币补贴等。

  然而对于货币补贴,在张志勇看来只是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支出,并不会带来真正的改善。他指出,目前,我国实施的货币补贴政策,不仅没让我国公车使用数量减少,同时还多出了一部分的财政支出,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其实,这跟政府的管理机制还是有关系的,不能控制、难以监控。”

  张志勇建议,对于公车改革,应该纳入预算之内,割断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联系,不让企业给政府官员提供用车便利;所有公车的开支必须纳入预算体制计划之内,通过中央到地方整个预算的体系去实施监控。同时,公车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新增的公车上,如果将其控制住,那么公车改革各方面都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铁志海则建议,对于违纪现象政府应加大处罚力度,改变目前这种处罚不痛不痒的状况。可以积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例如,国外发现公车私用将免职或判刑;同时,政府的处罚措施应该更加具体化,将公车使用状况纳入对相关领导的考察范围;最后,财政部门也要从源头上对汽车和燃油采购进行控制,杜绝超标车,公车滥用的现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