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实力+运气塑造昔日基金一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2 01:2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谢潞锦

  “DIY,也需要被激励的—自制素饺子”、“被他痛骂,还为他鼓掌—纪蔚然‘私家侦探’”、“柬埔寨NGO学习之旅”。看到这样的博文,也许很难和当日的“基金一姐”王鸿嫔联系到一起。

  这就是王鸿嫔,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前任总经理,一度成为基金行业内的“光环人物”。她曾经带领这家合资基金公司成为业内非“老10家”公司中的翘楚。个性鲜明的她,也经常成为合资基金行业乃至整个中国基金行业“风口浪尖”上的灵魂人物。

  “要把不同风险的产品销售给具有不同风险承担能力的人。”王鸿嫔在任时曾向《第一财经日报》说起自己在营销中信奉的一句常理。事实上,当年管理着一家新基金公司,尽管王鸿嫔有着中外股东的大力支持,但在云谲波诡的基金市场上,能够坚持自身理念并做出一定业绩绝非易事。尽管作风强硬的王鸿嫔在业内外颇具争议,但在她任职期间,上投摩根无论是业绩,还是公司规模都迅速崛起,成为合资基金公司的旗帜。

  “王总的运气一向很好。”某位曾经担任过合资基金公司高管的业内人士表示,但更重要的是她对行业发展有着一定的“嗅觉”。在股改前,A股市场仍处于熊途,王鸿嫔却开始大力扩展渠道和内部建设,在她看来,如果现在基础不做好,等到大牛市来了,很可能就来不及。果然,在随后到来的大牛市行情中,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很快就保持了领先地位。

  在投资者教育方面,王鸿嫔的身影更是频繁闪现。在不少业内人士的回忆中,王鸿嫔在任期间一度有每年做100场投资者教育的活动,而她在各种活动中更是不遗余力,“出镜率颇高”。这在国内基金市场发展初期,还不多见。与之对应的是,王本人曾经带领着公司的营销团队创出了单只A股基金募集900亿、单只QDII基金认购申请金额突破1000亿的“双高”纪录,并成为业内传奇。

  王鸿嫔不主张对旗下基金进行“净值归一”式的营销,并坚持不分红的主张。一时间,上投摩根旗下的优质基金几乎成为高价基金的代名词。颇有戏剧性的是,当上证综指冲至6000点上方回落后,上投摩根旗下产品才推出分红,这在当时被不少业内称为研判“牛熊转换”的重要标准。

  2009年四季度,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宣布王鸿嫔不再续任的意向。在此之前,公司投研人员方面的变化、公司职员身陷“老鼠仓”丑闻等信息,令这家风头强劲的合资基金公司处于舆论的焦点。王鸿嫔选择离开,也被业内解读为“功成身退”。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