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网民议故宫十重门:应及时公开信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2 01:31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从展品被盗到最新网爆的“逃税门”,3个月来,故宫经历了大大小小“十重门”。19日,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受访回应负面消息。郑欣淼称“爆料虽然情况不一,有的与事实有出入,有的还没有查实,但都指出我们的管理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和漏洞,已着手进行整改。”

  虽然有网民认为这次正面回应值得肯定,但不少网民仍对故宫方面回应太迟表示不满。

  正面回应值得肯定

  署名“毛开云”的评论文章说,从“失窃门”到“错字门”,从“会所门”到“哥窑门”,从“瞒报门”到“屏风门”,从“封口门”到“拍卖门”,从“古籍门”到“逃税门”,无论已经查实的还是正在调查的,郑院长一一回应,不回避矛盾直指要害,态度之积极、道歉之真诚、整改之坚决,值得肯定和赞赏。反思故宫“十重门”,郑院长非常清醒,有的“门”集中反映管理工作的漏洞和失职,有的“门”反映工作作风和制度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郑院长看到了实质:公开透明是关键。而且郑院长“居安思危”——如果不能做到这些,今后还会有更多的问题出现。

  公众对回应太迟不满

  署名“刘洪波”的评论文章说,这个面见记者的行为,距故宫5月11日发生展品失窃事件,正好100天。这100天里,故宫屡屡被曝丑闻,院长没有露面。直至现在,故宫的一把手出来接受专访了,表示诚恳道歉了,保证要“公开透明”了,是不是意味着故宫就已经公开了呢?没有。故宫到底还有多少怪事隐而未发,谁知道呢。院长所回应的,不过是那些已经被人说出来的怪事,没有人说到的,院长一件也没有说。院长说“也许还会有新的质疑”,这就是说,如果还有什么丑闻曝光,大家不要惊讶,但在曝光之前,故宫不会说给大家听。

  署名“李振忠”的博客文章说,故宫博物院还有多少未打开之门?“十重门”当中,并没有哪一重是真正由内部问责打开的,而大多数是由媒体公众网友“爆料”的。那么当然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故宫博物院“十重门”之外,肯定还有很多未打开之门。该院院长的表态不可谓不诚恳,措辞不可谓没有学问,问责的力度不可谓不大。那么人们是不是应当期待故宫博物院先把自身的无数重“丑闻之门”一一自曝出来给大家展示展示?

  应及时准确公开信息并接受监督

  做好政务公开,让民众不再苦寻真相。网民认为,只有坚持公开透明,以坦诚的态度面对公众,并主动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故宫才可能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网民“shifanfz”说,总是要到事态恶化,相关部门才在舆论的重压下出面澄清。但遗憾的是,在他们的所谓“声明”中,人们往往看不到任何新鲜的内容,不但没能澄清此前的种种版本,反而更加重了外界的猜测。如果一开始相关部门就把事实真相公开透明地说出来,就不会出现“谣言四起”的困局。因此,只有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开信息,才能让人们了解真相,才能避免瞎猜疑、瞎炒作。

  网民认为公共机构应以坦诚的态度面对公众,强辩和掩饰只会更加引起人们的质疑。署名“李振忠”的博客文章说,“错字门”,是一件并不算大的丑闻,然而在故宫方面的应对过程当中,就有了无数的“学问”。解释上的牵强附会,又能让谁相信故宫博物院方面能够拿出十分的诚意接受监督且学会自我监督?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强化监督。署名“李强”的评论文章说,虽然有制度约束作为前提,但在社会转型期、矛盾突发期,需要公开和回应的信息众多并且复杂,仅仅依靠制度,很难做到穷尽。而另一方面,制度总是有漏洞可循,如果再加上执行不到位,则信息公开极可能流于形式。因此,必须在制度之外,再引入其他力量,保障政务公开顺利进行,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代会代表的监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强化社会监督。

  (记者 于璐 整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