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一位莱比锡设计师 的柏林日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2 08:2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一位莱比锡设计师的柏林日记

  在莱比锡的Grundmann咖啡馆儿,我最喜欢的店员迪特总要给我预留一个座位。陌生人形容他是自己见过最冷漠的店员——可是这仅仅是第一眼的感觉。

  我是在莱比锡视觉艺术学院这一老牌儿的学院学习,有几位在这里受教育的艺术家以及他们的工作强烈地吸引了我,他们的工作深入地整合了图片、图片之后的真实以及呈现。

  当2004年冬天我来到柏林艺术大学做信息整合设计助教的时候,第一片黄叶刚刚从树上凋落下来。虽然在柏林新的工作令我相当愉快,但是离开莱比锡这个城市也多少令我有些伤感。莱比锡是个舒适的文化与音乐之都——它对巴赫、门德尔松、舒曼都产生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瓦格纳的出生之地。我想我在这个城市的老牌儿学院学习视觉设计是很愉快的事情:当你夜里走在街上时,总能看到站在客厅或者书房的书架旁的人们。而柏林则呈现出一派苍白的色调——即便是朋友们推荐的必去之地,在那儿充满了喋喋不休热情讨论的学生,我也只能说是“适度的有趣”。

  此外柏林的冬天充斥着苍白、阴雨和黑暗。巴士司机难以置信的不友善,有轨电车千篇一律。后来我发现别人跟我有同样的烦恼——住在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是从别处搬来的。

  当我要找灵感时,我就去乱翻我的书。我是一个狂热的藏书爱好者,用“散步”的心情乱翻的时候,偶然发现一本很喜欢的书,全然没有意识到我已经买过!当然我也是书店的老主顾。很少有特定的书或者杂志的视觉风格给我灵感,恰恰是一些特定的主题和阐释这些主题不同寻常的方法,或者街头的海报,能让我兴奋。

  如果有些想法正在“冒泡”,我就会去咖啡馆儿见见朋友,或者给他们打电话,或者走路、自行车和火车出去旅行。我特别喜欢坐在餐车里跟有趣的陌生人聊天,他们带来一些别的想法,这样我就会突然涌出一些主意了。

  此外我还喜欢去各种公共展馆闲逛。柏林有170个博物馆,对于一个人口达340万的城市来说非常充实——相对于中国一线城市可能相当少了,它还有3个歌剧院、5个交响乐团和8个重要的剧院。历史上的分裂形成了今天的供大于求:如今东西柏林完全不缺歌剧院、图书馆、世界级博物馆。我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画廊是“C/O-Galerie”。这个机构在过去的10年中致力于高品质的摄影展览项目,展示了国际级别的摄影师以及新生力量。就我个人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是历史和当代的纪实影展。我比较老派:对我来说摄影艺术首先是一种再生产的媒介。给人们展示这个世界,去激励他们,去愉悦他们,去激怒他们,同时也用不幸和不公让他们产生共鸣——这就是我眼中的摄影艺术的责任。

  就像我从事的视觉设计,它并不属于画廊,而应该属于街道,房舍,而不是在墙上的镜框后面。

  如果可以允许我用“欧洲中心主义”的想法思考一下的话,我认为世界上最好的博物馆建筑是由密斯·凡·德罗设计的新的国立画廊(1968年建成)。从我的家走过去不算太远,我时常去享受这严谨又明朗的经典现代建筑,它根据人的尺度建筑,精简了古典建筑的繁文缛节。

  如果以上这些办法都不管用,那么磨磨蹭蹭、做别的事、干杂务就管用了,推到最后做演示汇报前那一刻。你再虔诚地请求,最好的主意也不会来,但它藏也藏不住的时候往往就来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