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继续加大节能 环保工作力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2 08:33 来源: 经济日报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只有加强能源资源节约,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才能有效破解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增强危机意识,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技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努力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把节约和环保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建设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人口继续增加,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弱已经成为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只有加强能源资源节约,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才能有效破解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要加强资源的节约与管理。要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各类资源保障程度。要继续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要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健全奖惩制度。要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制订完善并严格执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要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能效标志、节能产品认证和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制度。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严格水资源保护,加快制定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建设节水型社会。要强化水资源有偿使用,严格水资源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要推进农业节水增效,推广普及管道输水、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要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强节能能力建设。要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要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一方面,要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要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行严格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提高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要加强造纸、印染、化工、制革、规模化畜禽养殖等行业污染治理,继续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湖库及河流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加大重点跨界河流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另一方面,要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要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要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强化生态保护与治理,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成果,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护好林草植被和河湖、湿地。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同时,要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环境保护科技和经济政策,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实行严格的环保准入,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强化产业转移承接的环境监管;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总量控制指标考核,建立环保社会监督机制。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减量化优先,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一方面,要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要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在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服务等重点领域推进清洁生产示范,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降低资源消耗;加强共伴生矿产及尾矿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和建筑、道路废弃物以及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按照循环经济要求规划、建设和改造各类产业园区,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构筑链接循环的产业体系。另一方面,要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要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回收网络,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要加快完善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推进餐厨废弃物等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还要推广绿色消费模式。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要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抑制不合理消费。要推行政府绿色采购,逐步提高节能节水产品和再生利用产品比重。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