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老将军推动福州仿古游船项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3 05:40 来源: 东南快报

  □本报记者 洪冷冷

  实习生 王颖/文 记者 刘彬/图

  前天下午3时许,福州闽侯闽江造船厂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海军装备部原部长、海军少将郑明。他是此次福州市建设仿古游船项目的推动者之一。

  看到即将完工的仿古游船,郑明显得很激动。“这应该只是一个开始。”郑明说,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在闽江上看到一艘可以远航的“福船”,这将会成为福州市乃至福建省的水上标志。

  据悉,郑明今年78岁,闽侯人。退休后他便致力于研究郑和下西洋与中国海洋文化,呼吁全国多地政府恢复各自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船务。前晚,在其下榻的酒店,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内河仿古游船很有“福建味”

  “很有福建味儿!”这是郑明将军对目前在造的内河仿古游船的评价。

  郑明说,在造船厂见到即将完成的样板船后,第一感觉是很有福建特色。“不是广东的,不是上海的,就是咱们福建的东西。能够在小船上体现这种感觉,很不容易。”

  此外,他对船的整体结构也给予肯定。他说,此次内河游船的船型为画舫,其实船底只要造成平底的就行,没有必要铺设龙骨。但方氏造船团队在造船的时候运用了传统“福船”的工艺,还在船底铺设龙骨,增加了船体的稳定性。

  不过,郑明也表示,这几艘仿古游船只能作为闽江旅游的起步,还代表不了“福船”的主流,起不了震撼作用,“福船的主流是郑和下西洋到了海上去,这才是福船对人类的贡献。”

  作为福州人,他的梦想是有一天能够在闽江上看到一艘代表福建海船文化的“福船”。

  老将军亲手推动古船项目

  据郑明介绍,近几年来,沿海各省特别是浙江省大力发展海船文化,但作为“福船”发源地的福建,却一直没有动静。去年“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实却是福建无现存的福船实例。

  今年春节前夕,郑明联络一批闽籍将领上书福建省领导,建议复原一艘可依靠风力行驶的“福船”。其后有两位省领导做了回复,并指定该具体事宜由福州市落实和接待。2月底,郑明一行到福州参加会议,与福州的造船专家、船史专家、海事管理部门等就其提出的《建造仿古木船,开展闽江游》的建议进行初步方案的讨论。

  “最初的建议是造一艘完全仿造明代的古船,有3个桅杆,有帆,30多米长。想象一下,这样的一艘船出现闽江上,那将是何等的威风。”郑明表示,如果建成,这个船将是个准文物,是福州市,乃至福建省水上文化的一种标志。

  而这样的一艘船包含着三种特性:如果有贵宾学者来,要研究古船,那么这艘船就是个样板,所以要有历史的原真性,外貌要完全仿古;同时,这艘船要用于航海,就要有科学的安全性,在船上加装现代化的设备,有风时用帆航行,没风也能用动力航行;最贴近实际的是,这艘船将会用于闽江旅游,具有实用性。

  建议将来造更大的古船

  当时郑明在方案中,将仿古木船分成6个档次,最大的是30米长的仿古“福船”,接着依次是载客200人、100人、50人、10人、10人以下的船,分别航行于闽江、闽江支流、内河之上。这个方案,在年初的会议中得到了与会人士的一致认可。“不过,现在只落实了方案中两个最小的,用于内河旅游。”

  他建议,要发挥福建“福船”文化的特点和优势,势必要建造一艘大一点的明代古船。经过几年来的观察,他非常看好“福船”的发展前景。首先,利用“福船”发展闽江游,可以把福建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起来,响应文化大发展的要求;其次,可将“福船”与海上丝绸之路结合起来。现在国家文物局已明确要将“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其中泉州是五港之一。我们不能孤立地看泉州,应该包括漳州、福州,这是一整个的海上文化链;最后,目前台湾也在建造仿古木船,并将航行到各地进行交流,如果福建也有仿古船,那么两岸就可顺理成章地进行交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