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央六项新政为江苏与香港深度合作再添利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3 12:5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央力挺香港经济发展的六项政策近日出台,立即引起全球高度关注。扩大医疗服务、律师服务、检测认证等开放领域,支持内地企业赴港上市,跨境人民币结算扩大到全国,香港人民币资金直接投资内地……香港,作为江苏重要的投资和贸易合作地,中央政府的新政,又一次燃起我省各界加强两地经贸合作、特别是服务贸易深度合作的热情。

  携手港企“走出去”心里更踏实

  “虽然还不清楚具体政策,中央政府要推动内地与香港企业联合‘走出去’,肯定有利于我们项目的推进。”8月18日,大丰港经济区管委会主任倪向荣电话里告诉记者。

  7月27日,大丰港、印度尼西亚三林集团、香港悦丰集团三方签约,赴印尼投资红土镍烧结和镍铁项目,总投资4.2亿美元。这个项目包括年产300万吨红土镍烧结矿、年产20万吨镍铁矿,以及规模为年发电15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项目,可为大丰港经济区不锈钢产业提供稳定的原料支撑。

  “和香港悦丰集团联手到海外投资,是因为悦丰集团在印尼和大丰都有投资项目,有经验,有资源。”倪向荣说,三方合资项目总部将设在香港,并争取在港上市。目前,项目可研报告已经审批通过,正在进行初步设计。他们将借中央新政东风,加快项目进程。

  与制造业相比,我省服务业的国际化程度还不高,而香港的金融、现代物流、咨询中介等优势明显。近些年,“香港经验”正在我省多领域“复制”。省商务厅外资处负责人介绍,作为我省外资最大来源地,港资正加快进入我省服务业领域。只要是开放的服务业领域,几乎都有港资身影,包括银行、保险、创投、担保、商贸、物流、公共事业等。

  省商务厅服务贸易处人士表示,新政明确大幅提升内地对香港服务贸易开放水平,扩大传统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开放。这将有利于引进香港研发设计、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高端服务业,对我省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是重要机遇。

  做外贸可更多采用人民币结算

  “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扩大到全国”,这一新政既是内地对香港发展的大力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化解内地企业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

  人行南京分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办公室数据显示,我省自去年6月22日列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第二批试点,截至今年7月末,跨境贸易结算量累计超过905亿元,在合作国家和地区中,与香港的贸易结算量最大,实际收付量占比45%,第二名新加坡仅占13%。该办公室人士表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到全国,以及此次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有利于我省跨境贸易进一步发展。

  专业人士告诉记者,试点过程中,相对于进口,出口项下的贸易结算推进过程较为缓慢,一是人民币还处于“走出去”的初始阶段,境外人民币的来源还不丰富,金融支持服务还存在不足;其次,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境外更愿意持有,而不选择支付;第三,从国际分工角度而言,我省的大多数加工贸易还处于产业链下游,相对弱势,在选择结算货币时话语权较小。

  另外,目前我国对于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我省仅有5613家企业可以进行此项业务,试点企业也需要进一步扩大。

  可以预见,新政实施后,随着内地政府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推进,我省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这个行列。同时多家外贸企业表示,将更好利用这一政策,把双边贸易推向新阶段。

  资本市场多个渠道多条路

  内地支持香港发展的新政中,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港股ETF(港交所指数基金)被视为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开闸之举。

  据华泰证券资深分析师张晨华介绍,以前,香港和内地投资者相互投资对方市场的股票。像香港投资者投资A股,可通过认购QFII基金或者购买B股的方式,深市B股就是用港币计价的;而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则可通过认购QDII(合格境外投资者)基金的方式,或者通过内地券商的在港分支机构开户买卖港股,当然,也有人通过“地下钱庄”汇钱炒港股。这些渠道既不够直接,也不是太畅通,多少存在着外汇限制、汇兑方面的麻烦。

  “现在,RQFII让香港投资者可用人民币认购专门投资A股的RQFII基金,而港股ETF则让内地投资者可用人民币认购挂钩香港恒生指数的基金,相当于为香港和内地的投资者开通了投资对方股市的‘直通车’,比以前肯定方便多了。更重要的是,对于眼下倍感迷茫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增加了两条投资渠道,而多条渠道无疑就多条路。”张晨华说。

  股市的基本功能是融资。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加固,对江苏企业赴港上市显然构成利好。

  记者了解到,目前,香港是江苏企业海外上市的主要资本市场,在香港上市的江苏企业已达到40家,大体占江苏企业海外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其中,既有早期以H股方式上市的国有企业,如宁沪高速、仪征化纤,也有大量以红筹方式上市的民营企业;既有传统行业的中国玻璃、天工股份,也有现代服务业的大贺传媒、时代超市。

  “在港上市,一方面可让江苏企业融到发展所急需的宝贵资金,另一方面有助于拓宽江苏企业的国际化视野。”南京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周旭说,像去年11月在港上市的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熔盛重工,订单多来自海外,企业有许多外汇收入,在港上市为公司外汇运作提供了便利。

  (责任编辑:单晓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