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根的含金量与文物的鸡肋效应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3 13:40 来源: 中国广播网赵本山的“刘老根会馆”开张,其场地位于北京前门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刘老根会馆”租借、改造了6个四合院。其中,包括距今278年历史的文保院落“晋翼会馆”。对此,文保人士曾一智向北京市东城区文委实名举报“刘老根会馆涉嫌破坏文物原状”。东城区文物部门则以“没有动文物本体”,“只是进行内部装饰”等说法回复。
这几年,本山集团不仅在影视剧上大显身手,而且在商业经营上四处开花,更阔绰出手买飞机,着实引人瞩目。但是,“刘老根会馆”被举报,难以被归于树大招风,本山集团也没有理由说这是源于旁人的“羡慕嫉妒恨”。
举报者的质疑点很明确。其一,晋翼会馆里冒出三个玻璃的尖顶罩棚,高度明显高于原有平房;其二,四合院内被挖出一个大概有六十七平方米的游泳池;其三,院内的地基被深挖,建了一座新建筑,会馆的一面后墙也被增高成了山墙,高出原有建筑一层楼。举报者指出,这不仅破坏了古建筑的原有风貌,而且严重违反《文物法》规定的“不可移动文物不得改变文物原状,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拆除不可移动文物”。
令人费解的是,市文物局调查后肯定了举报是“实事求是的”,但东城区文委坚称“会馆没有破坏文物本体”。难道,只有拆毁晋翼会馆才算违法?经过“添油加醋”的晋翼会馆,已然变得不伦不类。当游泳池搭配悬浮餐厅出现在一座有着近300年历史的古建筑当中,当三个现代的玻璃罩盖过了原有的青砖灰瓦,除了让人想到无厘头式的“混搭”,别无他解。
文物保护机构为何对此睁一眼闭一眼?很大的可能是,像晋翼会馆这样的地方,在文保部门眼中就是鸡肋――说其有价值,未必有人愿意买票参观;说其没价值,还得花钱维护与修缮。本山集团看上了晋翼会馆,文保部门正乐于坐收“场租费”。好不容易甩了包袱,还有创收机会,文保部门难免会在改造的问题上“政策放宽”。
据说,为了装修“刘老根会馆”,本山集团已砸下去6000多万元。正因如此,“刘老根会馆”的收费标准绝非草根化――会馆内最豪华的“赵家大院”,最低消费达18万元;会馆会员卡最低5万元,包房晚上消费人均500元;菜品方面更有所谓的“首长保健菜”。种种迹象表明,“刘老根会馆”就是高档的富人会所。
以农民自居的赵本山,所作所为已是地地道道的商人范儿;原有的文保会馆,摇身一变成了富人俱乐部,上述吊诡令人感叹。本山集团敢在晋翼会馆大兴土木,还折射出人家“老有自信了”――“赵家帮”八成觉得,仰仗赵本山的名声,再过百八十年“刘老根会馆”没准也能成为文物保护单位,那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取代晋翼会馆。果真那样的话,人家今天的大兴土木还是在“创造文物”呢。
徒法不足以自行,光拿文保法律说事,在一些人眼中根本没用。连“重点文保单位”故宫都已陷入N重门,像晋翼会馆这样的“非重点”出岔子,一点也不奇怪。面对一些文物与古迹要么被破坏,要么成为少数人的摇钱树,面多相关部门的打太极与不作为,人们难道只有一声叹息?应该如何、务必怎样已说过太多,人们不信“广告”,要看“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