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高速施工:世界地质公园再变黄水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4 01:2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邵芳卿

  由于上游宁武高速公路正施工,被誉为“宇宙之谜” 的宁德世界地质公园之白水洋景区,继去年福建省政府协调之后,其清澈河水再遭污染,再次沦为“黄水洋”。

  8月21日至23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赶赴白水洋景区所在地福建省屏南县调查,有迹象显示,宁武高速B1标段施工方天津市五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下称“天津五市政公司”)和A1标段施工方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下称“中铁隧道三处”)相关项目经理部涉嫌污染白水洋。

  截至本报记者发稿,天津五市政公司项目高管已表示立即整改,修建弃土场砌墙和沉淀池,而中铁隧道三处项目部仍坚称工程白色废水不影响白水洋水质。

  8月23日,中共屏南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林勤铃对本报记者透露,近期县委主要领导将率队前往政和县,并探讨建立长期沟通机制和两县景区合作机制。

  白黄污水

  8月22日下午,在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白水洋景区浅水河床上,近10名清洁工排成一字队列,不停用竹扫帚扫除河底黄泥。

  “早上扫了,下午又粘上了!”60岁的清洁工张光庆对本报记者抱怨说,以前他们主要扫除河底青苔,自从一年多前上游的宁(宁德)武(武夷山)高速公路开建后,转为主要扫除黏附的黄泥。

  他说,只要一天不扫,河床便会沉积一层黄泥。现在,清洁工们每天从6时工作至17时,每人每天要用坏一把竹扫帚,而两年前,一把竹扫帚可用三天。

  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的白水洋景区,因拥有世界稀有浅水广场(平底基岩河床)被誉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2010年10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

  然而,8月22日至23日,本报记者见到,白水洋浅水广场的水体呈先白后黄的两色状态:上午,水色则呈略黄的乳白色,在游客密集的下午,其水体呈浊黄色,与暴雨后的黄泥水无异。

  在尚未清扫的河面上,由于脚底溜滑,亲水的游客频频跌倒。同时,网络上也出现游客对白水洋变为“黄水洋”的抱怨。

  事实上,上述状况已持续数月。

  21日,白水洋景区管理中心副主任陆华林对本报记者表示,是上游政和县杨源乡境内的宁武高速公路施工现场排放污水,污染了白水洋水质。

  “原本双方约定12点以后水要变清。”陆华林称,今年5月,景区已与高速代表处协商,对方答应错时排放污水,确保游客密集的下午白水洋水质清澈。据其透露,白色的是施工队排放的含石粉污水,黄色的则是黄土污水。

  追根溯源

  那么,上述白黄污水是否真如景区所说来自宁武高速施工方?22日,在陆华林的陪同下,本报记者与新华社记者一道,乘车自白水洋溯流而上,调查污水源头。

  十多公里外的落岭桥下河段,是白水洋上游翠溪与杨源溪交汇处。记者看到,翠溪流下的水体呈青白色,而杨源溪的水体呈刺眼的浊黄色,交汇处两种颜色对比十分明显。

  沿杨源溪溯流而上,记者们来到天津五市政公司负责路面施工的宁武高速公路南平段B1标段,这里正修建总面积为5万平方米的粒料拌和站和沥青拌和站。

  在这里,三辆铲土车不断挖掘山体,运土车将黄土运至旁边的弃土场倾倒,弃土场不断扩大,新鲜的黄土不断塌落,黄土堆下流出一股宽约一米的黄色水流,流向十米外的溪沟。

  “这点地下渗出的水,不可能把20公里外的白水洋给污染了。”闻讯赶至的天津五市政公司该标段的一位项目高管辩称,每小时流量不足2立方米的黄色水流只须流出几十上百米,便会转为清流。

  本报记者看到,除了这股黄色水流,两个拌和站沿着山体开设了沟渠,架设了直径80厘米、长约200米的混凝土水管,也承接了一些水流,二者在溪沟汇合成更大水流。

  为核清事实,本报记者和争议双方爬下河谷,跟踪黄色水流一路察看。路上,不时有些细小水流继续汇入小溪沟,黄色水流逐渐变大。

  至约500米外,忽见溪中出现一口面积约20平方米的水泥沉淀池,沉淀池底部连接直径约40厘米的排水铁管,但沉淀池入水口已被拦截,黄色水流并未进入该池,而是继续沿河沟汇聚并奔流而下。

  见此情景,该项目高管态度大变,他承认废土污水可能污染白水洋。陆华林判断,该沉淀池和前段石坝,皆为在此承建路基标A2段的中铁7局项目部所留。

  “惭愧,这方面我缺乏经验,事实摆在面前,会考虑整改。”该项目高管表示,将考虑采纳陆华林的建议,在三四天内于废土场周围堆砌石墙,并在溪内加建容量为几十立方米的沉淀池。据其估计,这种整改工程成本应在数万元内。

  那么,白色石粉水源头在哪里?

  有知情人士透露,白色石粉水源自宁武高速公路A1标段。有近日视频显示,承建该标段工程的中铁隧道三处将白色的沙石场和隧道含石渣废水排至溪沟。

  对此,电话中,承建该标段路工程的中铁隧道三处项目经理部办公室主任蒋仁敏告诉本报记者:“现在我们的水很少,流不到河里。”目前隧道炸石产生的含石渣污水的确泛白,但水量不多,沿沟渠也流不到白水洋上游河里。

  蒋仁敏说,已在沟渠用砖头砌了两个沉淀池,同时堆放几道沙袋,以过滤水质。据其透露,在建隧道现余二十几米工程量,9月初完工后不再排放污水。然而,昨日晚些时候,上述项目高管来电称,已经修建了五道石坝,今天下雨,沉淀池暂时无法施工,要明天进行。

  22日,宁武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杨源代表处主任黎朝辉对本报记者表示,白水洋的水大部分源于政和河溪,目前高速公路在建,的确对白水洋水质有一定影响。

  黎朝辉同时认为,之前污染主要是工人突然误操作所致,而白水洋水质污染也与杨源时下暴雨冲刷裸露山体有关。他表示,之前代表处有要求弃土场周边要砌石挡墙,河道里要有应急沉淀池,此次出现问题,将督促有关施工单位改进。他还指出,因为正修路基,目前的污染现状数月内彻底消失。“明年夏季有关工程结束后将不存在污染。”

  和则两利

  白水洋的未来,或许在于一个“和”字。

  据黎朝辉介绍,之前代表处与景区协商多次,已就避开旅游高峰时点排放污水达成一致,各施工队一般从晚上10点过后排放污水。近期已要求路基边坡绿化及时跟上,弃土场周围也搞绿化防护,防止水土流失。

  22日,屏南县环保局监测站负责人也对本报记者表示,白水洋附近下游水库检测结果显示,水质为国家三级标准,低于往年的二级标准,主因是悬浮物增多。

  这位负责人希望宁武高速施工能严格按照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执行,筑好挡墙和过滤池。但由于水源跨市,该局无权监管政和境内的河段污染问题。

  事实上,白水洋并非今年才遭污染。

  知情人士透露,早在2010年2月,由于建设宁武高速,白水洋上游的翠溪、当溪(杨源乡境内)河道边建了三个碎石料场,洗石水未经处理排入河道,导致白水洋水质浑浊,不少游客为此投诉,当时网上已出现“黄水洋”的说法。

  当时,由于2010年6月底联合国专家组将到白水洋景区实地考察评估,水质情况将直接影响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的评估验收。屏南县政府为此多次与政和县政府等方面沟通,未果。

  2010年6月10日,一份福建省政府办公厅的《重要信息专报》被提交给时任省长黄小晶。同时,屏南县也向省政府递交有关报告,黄小晶批示要求立即解决。

  此后,上述碎石料场被关闭,高速施工面被要求严格按照环保方案执行,由此,白水洋水质好转,宁德世界地质公园通过验收。

  “景区与高速建设本质上没矛盾,出现黄水不奇怪,但要重视解决。”23日,屏南白水洋鸳鸯溪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屏南县旅游局局长陈少锋对本报记者表示。

  据陈少锋分析,白水洋景区是屏南县旅游产业的生命线,宁武高速公路建成对景区发展也意义重大,由屏南至武夷山从目前的6小时缩至1.5小时,并可经武夷山与江西省的三清山、龙虎山乃至张家界连成一线,形成区域旅游圈。

  他认为,屏南、政和两县一衣带水,政和正开发道教名山洞宫山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佛子山,而白水洋景区正全面打造国家级5A景区,两县可借助高速公路开通,携手与武夷山形成闽东北旅游黄金线。

  该局数据显示,白水洋景区2010年旅游达80多万人次,2011年7月底增至76万多人,“全年有望突破100万人次。”

  23日,林勤铃对本报记者透露,在8月18日开幕的第八届白水洋文化旅游节前夕,屏南县委书记林共妙原计划率队前往政和县,就白水洋有关问题进行沟通对接,建立长期沟通机制,但因突发原因而改期。

  林勤铃表示,屏南县近期还将启动上述造访计划,探讨两县景区的合作机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