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联系汇率制度引发香港通胀新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4 01:2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李隽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8月22日公布香港7月整体消费物价水平较去年同期上涨7.9%,较6月的同比涨幅5.6%多出了2.3个百分点,创下今年以来新高。

  有分析人士认为,香港通胀创新高,尽管有偶然性因素,但联系汇率制度是关键因素。不过香港特区政府高官则认为,联系汇率制度和香港的通胀情况无关。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称,整体消费物价升幅加快,主要是因为香港特区政府在去年7月代缴公营房屋租金导致比较基准较低。而若剔除所有政府一次性纾困措施的影响,香港7月的综合消费物价指数同比涨幅为5.8%,较6月份的5.5%上升了0.3个百分点。而升幅扩大主要是由于私人房屋租金、猪肉价格以及旅游费用涨幅扩大所致。

  香港通胀或继续上升

  招商证券(香港)董事总经理温天纳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估计未来美元走势依然不容乐观,香港的通胀水平在未来几个月将会持续上升。因为美元的弱势,港元被动挂钩,未来香港通胀有可能达到8%~9%,甚至不排除会发展到双位数字。

  此外,人民币升值趋势会持续下去,香港很多商品需要依赖从内地进口,港元的被动贬值会对香港的通胀有推动作用。目前看,只有各种资产价格出现大幅下滑,经济衰退,才会使通胀水平回落。但现实的情况是,尽管经济在下半年会放缓,但出现二次衰退的几率不大。

  交通银行(香港)首席经济及策略师罗家聪则撰文指出,港元随着美元贬值,预计香港通胀水平会继续上升,港元和美元挂钩的问题,使香港通胀波动幅度扩大,趋势变得持久。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则称,美元目前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难以代替,美元必定一直贬值这种看法并不客观。

  联系汇率制度是通胀推手?

  此前,陈德霖撰文捍卫联系汇率制度,并称该制度并没有助推香港通胀。他认为,香港消费大部分都在服务开支方面,而货品开支只占其消费篮子约27%。服务业主要的成本来自工资及租金,进口占成本很少,所以价格较少受汇率影响。

  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也曾在《汇率与民生》的文章中指出,汇率与物价并无直接联系,从历史上看,美元在2002年初至2008年中一直走低,但对香港通胀的影响甚微,在此期间香港通胀率平均每年仅为0.4%,可见通胀受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更大。此外,进口商品价格除了受汇率影响之外,还与有关货品的供求情况和供应地的通胀走势相关,进口商、批发商和零售商是否将所有成本上升都转嫁给消费者,也是重要因素。

  对于曾俊华的观点,罗家聪表示,如果只用2002至2008年一段数据,显然是断章取义。回顾有数据记录的四十多年,每当美元下跌,尤其是急跌的时候,香港通胀都在上升。罗家聪称,就算单看2002年至今美元持续下跌的一段时间,香港通胀数字由-4%升至6%以上,平均每年升近1%,上升的势头非常明显,目前看来通胀数字只会继续上升。此外,联系汇率制度曾经在2003年之前使得香港出现多年通缩。

  联系汇率制度是必然选择?

  曾俊华指出,联系汇率制度是便利香港经济贸易的“必然选择”,也是稳定香港金融体系的“必然选择”,而如果港元挂钩一篮子货币的话,会使得港元息率出现波动。

  对此罗家聪反驳称,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后,港元继续挂钩美元,韩元则变成浮动,新加坡元也发生改变。从三地自2000年有记录以来的三个月银行同业拆放息率可见,波动最大的正是港元息率,反而是挂钩一篮子货币的新加坡元息率与较为浮动的韩元息率比港元稳定。而在亚洲金融风暴期间,香港同业拆息暴涨。

  罗家聪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年度进出口总额数据显示,以出口主导的亚洲“四小龙”中,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后,挂钩美元的香港在“四小龙”中增长最低;韩元和美元脱钩之后增速最快。此外,挂钩美元也使得香港楼价以及租金“大起大落”,无法让市民“安居乐业”。

  悉尼科技大学资本市场功能研究中心总监杰克·格雷(Jack Gray)在上周六深圳举行的注册金融分析师协会(中国)论坛上表示,尽管在过去十几年到现在,实行联系汇率制度的香港,经济发展状况不如实行浮动挂钩机制汇率的新加坡,尤其在人均GDP数据方面落后,但相信在未来较长时间内,联系汇率制度都不会改变。IMF数据显示,香港2010年人均GDP为31590.68美元,而新加坡为43116.69美元。杰克·格雷预计,在人民币充分国际化之后,不排除香港日后更多使用的是人民币,港元甚至可能会被取代。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