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慢性乙肝该如何防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4 07:58 来源: 经济日报

  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十二五”期末,我国30岁以下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携带率将下降到3%以下,一般人群下降到5%以下。

  很多人都认为,乙肝既不能根治,又没有什么明显的不适症状,所以根本没必要治疗。近日,专家指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乙肝是慢性肝病、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如果放任自流,危害不容小视,公众应对肝炎危害引起重视。

  慢性乙肝是一种严重的全球性的公众健康问题,每年大约100万的患者死于乙肝相关疾病,是全世界排位第七的致死因素。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2010年我国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近132万例,位居传染病发病之首,其中乙肝占所有肝炎病例的80%,截至目前,约有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根据200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的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计,全国每年因该病所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5000亿元人民币。卫生部将乙肝列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

  慢性乙肝该如何预防和治疗?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指出,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是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的根本举措。我国自2002年起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策略。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0、1、6月接种3针。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10微克乙肝疫苗,乙肝病毒保护率可达到95%;若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新生儿,则应在24小时内进行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保护率可达到97%,保护效果可持续20年以上。而慢性乙肝患者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根据医生的建议,每6至12个月定期检查,根据病情进行规范化治疗。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症,并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专家强调,慢性乙肝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清除病毒,延缓或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因此,患者遵从医嘱和主动配合治疗是影响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患者在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切勿轻信虚假广告,以免造成病情的延误和经济损失。

  “十一五”期间,我国乙肝研究有很大进展。国家专门设立了针对病毒性乙肝的重大专项,另外,我国免疫持久性研究有新的结果,针对高危人群和儿童应对乙型肝炎提出了新的方法,建立了乙型肝炎长期随访研究机制。我国自2009年起实施对15岁以下人群进行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措施,截至目前,补种人数已接近6000万人。

  “下一步我国应着重开展对15岁以上高危人群(该群体包括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等)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鼓励检查了解乙肝感染状况,建议有疑似肝炎症状或高风险行为的人群主动到医疗机构进行血清HBsAg、抗-HBc和抗-HBs检测等医疗检查。建议乙肝感染者的配偶、性伴、家庭成员进行相关检测,了解感染状况,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如为未感染者,建议接种乙肝疫苗预防感染。”庄辉强调指出,预计“十二五”期末,我国30岁以下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携带率将下降到3%以下,一般人群下降到5%以下。

  “当前社会上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误解主要还是由于人们对乙肝知识缺乏了解。”专家指出,医学研究证明,乙肝病毒经血液、母婴、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不会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因此,日常工作、学习或生活接触不会导致乙肝病毒的传播。同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可结婚、生育。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大多数可以自动清除病毒而痊愈。现实中乙肝患者的配偶都是成年人,在婚后虽然可能被感染,但很少转为慢性乙肝,相反多数可产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此外,自乙肝疫苗问世以来,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已取得显著的效果,总的看来绝大多数新生儿在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后是可以避免乙肝病毒感染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