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跑”还是“匀速前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4 08:2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根据“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要从2010年的4%左右提高到8%左右。
这一倍增计划并不容易实现。“从实施进展情况看,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无序发展,一些地方热衷于铺摊子,重复投入、重复建设;二是缺乏核心技术,许多领域还处于起步和跟踪模仿外国技术阶段;三是条块分割,科技资源分散,产学研脱节。”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如是表示。
有专家认为,这是经济结构转型在现实中遇到的一系列系统性问题,需要政府的管理观念和管理体制做出对应性调整。也有专家认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全世界都在抢占新兴产业市场,如果我们的步伐放慢,市场就会被人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究竟是要“加速跑”还是“均速前进”,就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为此,南方日报邀请相关专家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以求拨开云雾,探寻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律,为广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指点迷津。
薛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汪一洋: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吕政: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王曦:中山大学国际商务系主任
话题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加速跑”但不能搞“大跃进”
南方日报:前不久路透社报道,中国可能要削减“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规模,其中包括高端装备制造中的高铁技术和新能源中的风电,对此你如何看待?各级地方政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劲头很足,在这种热火朝天的局面背后存在哪些问题?
薛澜:需要让新兴产业进入良性循环的环境
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处于早期,国家需要做的是为其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有时候,会给一些新兴产业,如电动车企业一些补贴,通过这种激励解决市场失灵的部分,让它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投资规模要适当调整,这可能会影响到某些行业的规模,这是正常的,比如高铁。在我看来,前一段高铁发展得非常迅猛,让人想起当年航空机场建设热潮时的情景。高铁这种新的交通方式,它的运行模式、市场需求等都需要一个社会消化的过程。更为关键的是,如何从整体上考虑十年、三十年和五十年未来交通的需求,把铁路、航空和公路这三种交通方式统筹规划。现在铁路、高铁和公路各自搞一套,各自为政,其中蕴含着不协调和浪费建设的问题。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抢占制高点但不能搞“大跃进”。
汪一洋:“大跃进”容易陷入欲速不达困境
抢占制高点确实需要“加速跑”,但“大跃进”则是欲速不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创新驱动的特征,同时也遵循着技术发明、成果转化、产业兴起的基本路径。当前必须选择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并且能够实现突破的若干重点方向,加快突破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必须在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寿命、安全性等方面取得重大的突破,才能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如果科技成果无法跨越创新过程的“死亡之谷”,也就缺乏了创新的源泉。只有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中催生新兴产业。需要一步步走。
薛澜:地方政府建设新兴产业要遵从市场的规律
我在调研中发现,地方积极性很高,不少省市希望7个产业都做。不同省市的实际条件不同,但做出的产业选择却相似,这实际上是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有一些产业需要特殊的资源或者政策,假如不顾自身实际条件,什么产业都发展,最后只能陷入地区间的盲目建设和低水平竞争。所以,我认为地方政府要遵从市场的规律。
在趋同化之外,我还发现,不少地方政府好大喜功,标榜要打造百亿千亿级产业园。这种对产业规模的过度强调,实际上偏离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以创新为基础的本质。规模不等于创新,创新还是要回归到技术上。千万不能再犯早期我们搞新技术园区时的错误,一些产业名义上叫高新技术企业,但它只是处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低附加值端,最后的产品可能卖出去了,但只是依靠较低的人力成本优势、廉价的资源和高能源消耗。
(责任编辑:孙丹)
话题二??
“追赶型”转变“超越型”广东更应踏实前进
南方日报:广东经济转型升级很迫切,要从“追赶型”转变为“超越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重要,但在这个过程中,广东怎样才能走得更稳?
汪一洋:这两年广东在一些行业显得急躁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促进广东经济增长,加快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省应该抢占经济发展的先机,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取得先发优势,实现从“追赶型”到“超越型”的转变。但是我们的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是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模式转变,从靠资源投入和投资拉动的增长转变为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支撑的增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抢占科技制高点,发展核心技术,这才能真正占领市场的制高点。这两年我省新兴产业发展的势头很猛,在一些产业上却有些急躁。比如大力发展的LED产业,却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的后果就是大家都在做封装环节,虽然产量占了全国的半壁江山,但大量的核心技术还是要靠到国外购买,不仅获得的利润很少,而且各大企业还大打价格战。
王曦:广东新兴产业更需要“匀速跑”
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才能脚踏实地地发展新兴产业,广东发展新兴产业不仅要“加速度”,更要“匀速跑”。我省传统制造业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随着我省转型升级进程的加快,这些产业需要更大的“脱胎换骨”,如果在此基础上发展新兴产业就不会盲目。比如佛山传统光源产业一直非常有优势,现在它的LED产业就能向纵深发展,南海一下子就吸引了像台湾奇美这样的LED上游企业来投资。
与长三角来相比,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较晚,比如,部分新兴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链不完备。还有就是高端人才的缺乏,核心技术依然不足。本土企业总体规模较小,研发能力弱。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有待加强,一些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效果并不明显。不解决这些问题则欲速则不达。
吕政:要点线面结合促进产业长足发展
新兴产业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直接结果。新兴产业发展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道“坎”后,接踵而来的是涉及面更宽、更为复杂的产业化瓶颈。
当新兴产业技术还不完善、生产尚未达到经济规模、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还跟不上、商业模式不成熟、市场认同程度低时,往往会遇到来自信任度、市场、资金、制度等方面的瓶颈。因此,要点线面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点上,研发和转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在线上,以关键核心技术或主导产品为基点,发展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兴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链条的附加价值,推动产业向高端、高效、高辐射方向发展。在面上,建设一批具有产业集群特征的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这样才能真正地占领产业的制高点。
(责任编辑:孙丹)
话题三??
什么样体制机制才能成新兴产业重要支撑?
南方日报:用老的体制发展新的产业,很有可能会“新瓶装旧酒”。当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面临诸多体制、机制制约,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要如何深化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新兴产业发展新模式?
汪一洋:应该尊重规律放宽门槛
首先,要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放宽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体制改革,为各种资本有序进入和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其次,要综合运用产业、税收、财政、金融等手段,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的激励功能,有效促进技术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
吕政:建议注重发挥政府调控职能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不多,尚未真正成为科技创新需求的主体、科技研发投入的主体、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有数据表明,我国2/3以上的科技成果靠科技人员自己和所在单位联系并实施转化,通过中介服务机构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比例仅占10%左右,而应用部门直接参与的就更少了。个人建议更加注重发挥政府调控职能,推动产业技术联盟的构建和发展,深化创新型企业试点,完善科技资源共享利用机制,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薛澜:需要管理制度与产业发展匹配
目前的问题是,不少管理制度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不匹配。比如,在土地方面,不少企业到一个地方去发展制造业,土地的价格就很便宜,而相反研发类的企业土地的价格就很高,这种现象需要在体制上理顺。税收方面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责任编辑: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