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经济网专访莱芜市市委书记于建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4 09:5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24日讯 莱芜市委书记于建成日前接受了经济日报和中国经济网“转变发展方式百城调研行”采访组采访,就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等重大问题以及莱芜市的改革探索谈了看法。

  中国经济网专访莱芜市市委书记于建成

  就转方式调结构问题,于建成说,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土地、资金等发展要素不能在城乡之间无障碍流动,二是发展模式较为粗放,没有统筹兼顾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不解决这两点,我们的发展就很难保持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可以说,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工作主线,抓住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于建成说,莱芜是一个以钢铁为主导产业的重工业城市,产业过于单一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较差。痛下决心,狠下功夫,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同时我们也认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本质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此,莱芜立足大企业带动力较强、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城乡差距较小的优势,把统筹城乡发展改革、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于建成强调,莱芜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概括为六个字:融合,流动,共享。在区域融合方面,莱芜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立足资源和产业优势,以全域理念规划建设了“三大产业板块”,实现了区域融合发展;在城乡融合方面,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思路,探索了大企业带动、园区带动等融合发展模式,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在产业融合方面,推动三次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推动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的业态加快形成,全面激活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发展要素流动方面,积极创新“两股两建”路子,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做好土地流转的文章,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积极探索“飞地经济”发展路子,引导不适宜发展工业的乡镇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到重点工业园区安置项目,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大力实施新城镇、新社区“两新”工程,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在成果共享方面,莱芜坚持创业就业资源共享,不仅让群众享有平等的就业创业机会,而且通过全民创业培训解决了想不想干、能不能干的问题,提高了整个社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能力和水平;坚持社会公共服务共享,实行公共财政,以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在城乡公交、卫生医疗、垃圾清理等方面创新运作机制,推动社会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坚持社会保障共享,按照“城乡一体、全面覆盖、低点起步、逐步提高”的思路,建立完善了十大民生保障体系,让群众特别是农民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

  于建成说,实践证明,以融合、流动、共享理念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既是政治问题,也是经济问题。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增强农村、农业的发展活力和动力的同时,也扩大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通过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既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也提高了社会的购买力,为扩大内需创造了条件。唯如此,转方式调结构才能向纵深推进,经济社会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于建成还就城市管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责任编辑:曹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