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油价“涨快跌慢”根在垄断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5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评论员赵民望

  眼下,又一个时间窗口来临,业界内外眼巴巴地期待着发改委如期下调成品油价格。产生这种普遍看法或预期的依据来自于发改委2009年发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我国成品油价格实行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地间接接轨,以一定时期内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平均水平为基础。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现在将是满足调价的“22+4%”这个临界点,发改委是否会打开成品油调价窗口?

  受国际油价连续大跌影响,中石化香港加油站已从8月10日起下调汽柴油价格,这是香港中石化自今年5月以来的第四次调价,而国内油价至今岿然不动。事实上,“国内油价追涨快、追跌慢”不是现在才有,自从定价机制运行以来,国内成品油总是“涨快跌慢”这一种结果。无论官方就此如何辩解,成品油定价机制确实造成了非驴非马的该领域市场化困局。

  按照有关方面的说法,国内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应该是间接地接轨,理论上至少已接近市场化了。实际上,我们却不得不接受与国际市场价格的背离。

  推进市场化绝非某种价格管理办法就可实现,有关部门不应该去管成品油何时提价何时降价,这个难题市场交易中自有更优的选项。因此,必须从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问题入手,以实现成品油市场的交易公平为原则,促进其价格形成的市场化。

  首先,“油价涨快跌慢”并非只是定价机制问题,其凸显的实质是利益分配问题。按照当前国内成品油定价办法,国内油价下调条件几乎很难满足,“涨快跌慢”当然有利于国内石油巨头的利益,国内成品油消费者只能是利益受损者。

  其次,“成品油定价机制”在操作层面就是一道隐秘的公式,正确的答案公众肯定无法计算。原因是,国内成品油到底参考哪三地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各自权重又是多少,连续22个工作日到底如何计算?对于这些关键指标,官方并没有给出详尽解释。

  第三,垄断之门不破,市场供需秩序永远无法自我修复。无奈的是,监管者依然没有回归本位,其对市场交易进行干预的结果,只能使国内石油巨头们坐享其成,消费者的利益、公平公正的交易规则被破坏。需要强调的是,成品油定价机制只是表象,根本还在于国内成品油零售市场被三大石油公司所垄断,更何况他们还掌握着油源。

  我们认为,对于监管者,成品油价格的升降难点或许并不在于时间窗口如何计算,而是要找到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所谓市场化出路就是彻底打破垄断,让民营企业甚至外资企业都能够进入,从而在成品油零售市场形成真正的竞争。具体而言,放开成品油进口、批发权或许就是突破口。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