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互联网巨头青睐IM 融合应用促竞争升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5 01:27 来源: 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李晓玉

  随着微博(http://weibo.com)、社交网站等的迅猛发展,同样根植于用户关系网的两者与即时通讯(IM)融合的趋势愈加明显。

  在国外,Facebook不久前推出了IM应用“Facebook Messenger”,另一个被业界看好的社交网站Google+也推出了类似的应用“Huddle”。在国内,新浪微博的PC客户端“微博桌面”推出后也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截至8月15日,微博桌面用户数已超过115万,自6月23日上线以来,平均每天新增2万多用户。在用户活跃度方面,微博桌面也领先于其他桌面客户端产品。

  如今,IM作为聚拢用户,抢占互联网入口的重要应用引发各领域发巨头的青睐。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平台为基础,应用融合的趋势正越发明显。

  微博与IM整合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日前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其中新浪微博更是占据微博市场57%的份额。

  在高人气效应下,新浪微博近期趁热打铁推出各种客户端,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经历了两次升级的PC客户端越发具有IM功能。

  新浪于6月23日正式上线“微博桌面”PC客户端,之后经历两次变革,8月12日推出的最新版本更加突出实用性及易用性。与此前网页、手机以及平板电脑上的终端不同的是,微博桌面IM功能越发突出:首先,好友列表分组显示,将微博的私信功能转化IM通讯。微博中互粉用户将自动生成好友分组显示,并能进行实时互动沟通。其次,信息的传递方式更加IM化。用户在使用新版微博桌面时,一旦收到私信,就会在状态栏中收到闪动提醒,这和其他IM客户端非常相似,提升了即时通讯体验。

  近期,新浪还推出微博IM手机客户端——微聊。据悉,微聊是在手机UC的基础上制作的微博IM,有效结合了手机UC和微博产品。

  引发IM市场排位战?

  近日,艾瑞咨询发布的《2010-2011年中国即时通讯年度监测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77.2%的网民使用IM,用户规模达3.5亿人,同比增长29.8%;移动即时通讯用户规模达到2.02亿人,同比增长12.6%。据预测,2014年,即时通讯用户规模将达到6.3亿人,在全体网民中的占比亦将升至78.9%。

  事实上,中国IM软件市场可谓是百家争鸣。上述报告显示,QQ几乎占据80%的市场份额,腾讯还在不断推出微信、企业QQ、QQ for Pad、QQ for iPhone等新产品抢占市场;电子商务领域,淘宝早已推出淘宝旺旺,依托不断增长的网购人群保持一定的市场地位;MSN在商务白领中具有一定的口碑;此外,异军突起的免费聊天软件“米聊”在手机用户中不容小觑;三大运营商也各自推出了自己的IM端:中国移动的飞信,中国电信的天翼live,中国联通的沃友;在安全软件领域,近日有网友爆料奇虎360公司已成功购得域名kouxin.com,并贴出一款名为“口信”的手机产品截图,引发业界关于“360将推出移动即时通讯产品”的猜测。凭借在安全领域的市场份额,其IM软件也将有一定的竞争力。

  如此多的竞争对手正挑战着QQ一家独大的市场地位。日前,腾讯公布了今年二季度财报显示,QQ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到1.367亿,比上一季度下降0.4%。这是自2004年上市以来,腾讯QQ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首次出现季度环比下降。

  尽管不能以此判断QQ持续多年的上涨势头将出现拐点,但QQ用户数的增长瓶颈无疑给市场上的其他竞争者带来了机会。巨头将各自领域的优势整合到IM中,形成与QQ差异化的功能。而微博的爆发力让人们相信,微博有望成为挑战QQ的最大一股势力。腾讯QQ最高在线账户下降就被普遍解读为新浪微博等强势发展所形成的冲击。有评论称,QQ是附带微博的IM,微博桌面是附带IM的微博。前者主要是以话题为主线来让用户发生联系,后者则主要是利用用户关系来产生话题。但无论如何,微博与IM等的整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满足了用户多元化的需求,有望引发新一轮的排位竞争。

  以平台聚合应用,增加用户黏性

  互联网产品主要分为三个阵营:网络、桌面、移动端。每一个产品只要控制住这三个渠道,就可能制造垄断入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入口的争夺越发激烈,控制住了入口就控制了用户。

  腾讯以QQ为根据地,加载不同的应用创造出可观的利润;新浪通过微博桌面有望改变以往泛关系化的媒体属性,加强社交特性,以此增加用户黏性;淘宝旺旺可以成为电子商务应用的发展平台……

  IM市场新兵不断出现一方面说明市场空间足够大,且前景足够广阔。更重要的是,巨头涌入不尽然是想做第二个QQ,而是看到IM在整体布局中非同一般的战略性作用。在此过程中,应用抱团发展,IM发挥着聚合平台的作用,不断加载应用,以增加用户黏性,为后续的商务渠道入侵做好准备。

  可以看到,IM工具的平台作用越发明显,折射出移动互联网时代开放的特性。向来一家独大式发展的QQ也推出Q+,广邀第三方来为QQ“添砖加瓦”,利益均沾,走上移动互联的道路。据悉,为了给第三方开发者提供更广阔的开发空间,新浪的微博桌面未来将提供“应用推荐”功能,专门向用户推荐更多优秀的第三方PC客户端应用,让第三方应用更容易接触到用户。

  QQ在IM市场的优势难以撼动,新浪微博在微博市场的优势地位短期内也无法被超越,而将IM与微博聚合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还留待市场进一步印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