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国内LBS市场日渐火爆 提升用户粘性成当务之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5 01:27 来源: 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卞晨洁

  正如微博(http://weibo.com)革新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一样,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近日,一款基于LBS+SNS的移动互联网手机应用软件“在这儿IM”正式上线。这款以iPad/iPhone/Android平台为主打的手机应用软件,集合了“位置”和“真人社交”网络的优点,为当前较为火热的LBS大战再添火候。

  实际上,目前国内LBS应用市场正呈现出胶着竞争的态势,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网站与平台的加入,国内LBS市场竞争将日趋白热化。

  互联网企业抢滩LBS应用

  LBS,英文全称为Location Based Services,从单纯的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基于位置服务。LBS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来确定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然后还可以在相应范围内的各类信息设施服务。在LBS网站上,用户可以结成好友关系(社交),可以在去过的饭店咖啡吧签到(本地化),自然也基本上都是拿着手机签到(移动)。可以说,LBS应用正恰如其分地集中体现了这三个词——社交、本地化、移动。

  LBS就是如此一种应用,借助互联网或无线网络,在固定用户或移动用户之间,来完成定位和服务这两大功能。通过LBS平台,商家和用户、用户和用户之间可以在现实世界精准地对接起来。正如短信、QQ、微博革新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一样,LBS改变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

  美国Foursquare的空前成功,引来国内互联网行业对LBS应用的跟风及复制,众多互联网企业纷纷抢滩LBS应用。今年3月,新浪与GyPSii合作推出自身LBS产品微领地,捆绑微博与名人战略成为其杀手锏。在此之前,从网易八方到百度身边,再到盛大切客,互联网巨头们无一不想从LBS市场分一杯羹。不仅百度、盛大、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相继涌入,人人、街旁、嘀咕等新兴者也顺势而起。

  目前在国内,“LBS探险队”已经开始了疯狂的圈地,LBS也被认为是继“团购”之后,中国互联网下一个“注定血腥”的战场。根据易观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第2季度的LBS应用市场增长速度全面反弹。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LBS应用累计账户数达到1050万,对比2011年第1季度的655万,其环比增长率强劲拉升至60%。

  众多公司虎视眈眈地望着LBS这块蛋糕,当然不仅仅是为了“改变人的生活方式”,最根本的原因在于,LBS和团购一样,从出生那天起就具有非常明晰的盈利模式,LBS更是被认为最有可能成为第一个百亿规模的3G移动互联网应用。

  LBS应用涵盖社交生活等诸多领域

  LBS分享的是真实的地理位置,打通了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通道。对用户而言,通过签到,可以向朋友分享自己当前的地理位置。比如嘀咕的目标是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平台,使用手机签到成为“地主”,获得有趣的“勋章”,实时实地地联系老朋友和结识新朋友。社区互动、丰富的任务和虚拟勋章是嘀咕留住用户的法宝。

  嘀咕让用户之间互动分享,大众点评网则偏向于为用户提供最精确的本地化服务。用户只要打开手机客户端,大众点评网就会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将附近的美食、银行、超市、酒店等商家信息一一呈现出来。这些服务不需要用户签到就能获得,像是一个淘宝似的产品检索平台,除了价格、餐馆类型这些标尺,LBS让大众点评网还多了一个检索维度:地理位置。一方面为用户提供最精准的生活消费指南,另一方面为商家带来更符合目标群体要求的客流。

  同样作为一款定位为本地生活消费指南的应用,在乐呵上面用户可以根据自己设定的距离,探索周边的吃喝玩乐信息。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区、感兴趣的某一类别的信息进行发现。这一特点改进使得探索周边的功能更加有效和实用,也更加符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近日刚刚上线的“在这儿IM”,则把“位置”和“真实身份”集于一体、同时又能够管理“多重身份”。它能够支持用户建立多张名片,这样,“在这儿IM”从活动出发,允许个人以不同的身份出席不同的活动,从参加“活动”之时便划分身份。

  在LBS平台上,有太多可以想象的空间,“吃穿住行玩”的生活服务信息、兴趣爱好分享的社交平台,甚至是网络游戏,任何创意与LBS相加都将会诞生一项令人激动的新服务。

  LBS用户粘性有待提高

  LBS的广阔前景可以预见,但国内LBS市场疯狂的圈地才刚刚开始,靠模仿起家的中国LBS厂商还在弯腰摸石头过河的阶段。不过,可以预见,未来随着LBS应用的用户黏着度的提高、预装LBS应用的智能终端大批量上市,将会培育出更多用户。

  LBS应用迟迟未能成功渗透进大众人群,这首先与用户的习惯有关,在美国,用户很容易把签到作为一种有趣的社交手段,通过签到形成用户粘性和活跃度并不是一件难事,但中国的用户显然还没有适应这种陌生交友的模式。因此,如何扩大用户基数、提升用户的使用粘性仍是关键所在。

  其次,用户对隐私泄漏的担忧也成了LBS发展的拦路虎。微软近期发布调查结果显示,LBS至今无法广泛普及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们担心泄露自己的行踪。业内人士表示,LBS服务商为了提供服务,不可避免需要获得用户的数据,但服务商必须清楚哪些是有必要的,哪些是没有必要的。

  当然,LBS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改变用户的社交习惯和消除用户对隐私的顾忌,LBS的大规模应用还受到通信终端及定位技术的掣肘——由于LBS难以在普通用户群体中普及。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手机还是不支持GPS的芯片,只有不到10%的手机用户能够用上LBS服务。

  由于具备网络效应和移动服务,LBS应用还有一段很长的路可以走。正如千橡互动集团董事长兼CEO陈一舟所言,“未来,LBS将是一个基础性的应用,将会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标配,搜索、社区、门户、游戏……中国所有大的互联网公司都会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