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照亮预算执行报告(财经观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6 01:14 来源: 国际金融报
8月25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
报告中与民生相关的内容占有相当篇幅。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到医疗卫生、住房保障,这些同百姓息息相关的具体项目,民生亮点频频闪现于今年的预算执行报告。
支持民生力度加大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谢旭人就曾表示:今年将集中财力办几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事,用于民生的支出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
细读预算执行报告,在中央对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中,教育661.47亿元、医疗卫生499.2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945.23亿元、住房保障991.9亿元,这四项“纯民生”项目的总额达到了3097.86亿元,占专项转移支付总额的比例达到了26.07%,超过了1/4。
根据预算执行报告提供的数据,今年以来,在中央本级支出中,多项涉及民生的财政支出项目执行数同比大幅增长。例如,教育支出536.01亿元,增长56.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0.66亿元,增长82.6%。
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强说:“财政资金更多向民生项目倾斜是一种必然,因为公共财政的属性决定了必然要更多地关注民生,今年预算执行报告的这种结构变化比较明显。”
公共财政特性凸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理念的更新,中国的财政工作也从过去的“吃饭财政”、“建设财政”,发展到今天的“公共财政”。
今年以来,国家财政着力保障重点支出,进一步改善民生。在教育方面,中央财政拨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达到787.9亿元,1.3亿名农村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并得到免费教科书;在医改方面,中央财政拨付补助资金760亿元,促进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平稳运行,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120元提高到200元,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的人数超过12.8亿。
一笔笔“真金白银”加快投入到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领域,使得“公共财政”的特性进一步凸显,在财政向公共服务本质回归的进程中,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期待更多民生亮点
谈到下一步财政工作的安排时,谢旭人提出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支持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启动实施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健全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研究完善全国统一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范围扩大到60%,并同步推进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稳定来源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近年来中国财政支出越来越向民生领域、公共服务领域集中,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型。政府把越来越多的资源用来向人民提供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百姓从中越来越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期待各级政府能够切实转变职能,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民生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