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耀辉:政府应加强“市场储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6 23:23 来源: 华夏时报本报记者 刘佳雯 北京报道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在维持经济增长逐级上升趋势的同时,也面临通货膨胀的隐忧。在这一背景下来考虑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并以前瞻性的视角保障宏观调控的长期战略,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紧迫了。
带着这样的问题,《华夏时报》记者走访了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副理事长、北大荒米业董事长徐耀辉。
《华夏时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食品价格涨幅在八大类商品中是最高的,而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又对新涨价因素贡献了70%左右,致使经济发展不稳定因素增加。农产品价格上涨现阶段主要还是由农产品供应不足引起的。您认为2012年的大米价格会有什么变化,会不会出现供给不足的情况?
徐耀辉:我个人认为价格不会有太大的波动。一方面,国家相关政策一直是压制米价上涨,保障粮食供应稳定,把保障老百姓餐桌的稳定作为战略高度来抓。所以,米价不会有太大的波动,但是随着通胀预期和外围的输入性压力,稻米价格将小幅增长,会控制在5%以下。另一方面,今年稻米丰收在望,仅以北大荒米业2000多万亩标准化水稻基地的预计产量就够7000万人吃上1年。在全国的趋势也是这样的,是个丰收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所以稻米的总产量有保证。所以我说,2012年,大米价格不会有太大波动。
《华夏时报》:从粮食生产、供给、流通等问题入手的配套改革完全可能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改革的破题点——“手中有粮”,国家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才会更有底气。改革原有的粮食流通体制的弊端迫在眉睫。您对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粮食收购,以保证粮食市场的竞争性,从而改变少数企业垄断收购的问题怎么看?另外专项储备和周转库存各自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徐耀辉:我认为,粮食问题始终是要放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来看的。没有节制地开放市场,势必由于逐利的驱动,混乱、过度的开放马上会带来问题。但是,我也不主张垄断,自由竞争总是会提高效率和产业进步,但是要鼓励那些有资质有实力也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进入这个市场,是需要国家监管的。
关于专项储备和周转库存的问题,现在的情况是,国家在建专项储备粮库,地方政府也在建,企业也在大量建。我认为因为缺乏规划,重复建设形成了一定的浪费。政府应该减少所谓的“政治储备”,而应该加强“市场储备”,让企业的储备粮多些。因为,国家的储备粮基本都建在销区,当出现应急问题时,国家不具备加工条件,储存的稻米无法变成大米投放市场,比如非典时期,北京的储备粮基本没用上,应急大米全部由北大荒米业的储备粮启动并及时输送到位。
《华夏时报》:对于外资进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所谓“鳄鱼效应”(吃掉国内产业),另一种是所谓“鲶鱼效应”(激活国内产业),争论非常厉害。如何看待外资进入稻米生产、加工和贸易等各个环节?
徐耀辉:是的,外资就是鳄鱼,同时也是鲶鱼。它所到之处,必然有这样两个双刃反应。像益海嘉里、丰益国际这样的公司很有实力,我们在管理和融资方面应该向它们学习。我个人认为,外资的进入在现在这种开放的市场环境下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应该反对外资,而是应该反对垄断,任何一种垄断,无论是外资企业的垄断,还是国内企业的垄断,都是不可取的。另外我们国内的企业,需要从政府的保护伞中走出来,在市场竞争中历练,提高核心竞争力。从粮食安全的高度看,这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不是简单的市场行为,我就不便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