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高频交易:美股大跌的幕后推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8 23:49 来源: 投资者报

  刘汉涛/文

  172

  2011-8-29

  以标普调降美国长期信用评级为触发点,8月8日开始的一周,连续4个交易日波动点数超过400点,自道琼斯指数编制115年以来这种剧烈波动尚属首次。

  普通投资者在如此剧烈波动的市场面前不知所措,而高频交易商却在其中获利颇丰。

  纽约市场研究公司Tabb Group估计高频交易商仅在8月8日就从美国股市斩获约6000万美元的创纪录利润,当周其他几天的利润在4000万美元左右到5600万美元不等。

  当然,这并非高频交易商的“初次登场”。2010年5月6日道琼斯指数发生“闪电崩盘”事件,5分钟内暴跌600点,半个小时内大跌近1000点,随后市场大幅反弹。其背后,高频交易商如影随形。

  耶鲁大学教授X. Frank Zhang的学术研究表明,在市场高度不确定性时期,高频交易和波动性正相关性非常强。或许现实中两者是更为复杂的互为因果关系,基本面事件导致市场波动,高频交易借势加大市场波动性。在“闪电崩盘”之后,每次发生市场大幅波动,高频交易都在幕后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对于高频交易,市场间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高频交易的拥护者认为高频交易是目前为止市场上仅有的能持续获利的工具,而且在提供市场流动性、缩窄买卖点差和降低交易成本方面作用明显。反对者则认为高频交易是金融市场的寄生虫。

  高频交易出现以前,市场买卖者能在市场里自然形成价格均衡;而高频交易出现之后,这种均衡被打破,交易商利用强大的计算机和通讯优势攫取了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价差。市场本身是零和博弈,在“闪电订单交易”中,高频交易并不创造价值,却充当着市场参与者寄生虫的不光彩角色。

  目前,市场普通投资者对加强高频交易行业监管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其监管难度也显而易见。

  如果要监管高频交易,监管机构首先要有至少和交易商同等级别的硬件设备,这笔费用对于监管机构来说是难以承担的,况且硬件设备的更新永无止境。

  面对交易商千差万别的交易策略,监管者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来观察实际效果。而等到真正实施监管时,交易商早已更替交易策略。

  面对一骑绝尘的高频交易行业,监管者显然力不从心。

  (作者系中国建设银行纽约分行外汇交易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