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将热汗化清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30 08:03 来源: 经济日报来时,梅花傲雪,去时,丹桂飘香。从2月下旬进入河南和山东抗旱打井任务区至今,“西北水神”兰州军区某给水工程团官兵,已整整鏖战了6个月。团政委范锐君铺展开一张大大的地图,图上标注的133眼深水井,密密麻麻分布在河南、山东两省100多个曾经干渴的乡村。透过地图,记者仿佛看到广大官兵战严寒斗酷暑,昼夜奋战在钻台上的身影;仿佛看到父老乡亲们畅饮甘泉的舒心笑脸,看到万亩农田取水灌溉时的热闹景象……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
我知道你战天斗地为了谁
去年入秋以来,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山东、河南等地遭遇严重旱情。今年2月18日,兰州军区某给水团接到赴鲁豫两省抗旱打井命令,600多名官兵和113台(部)先进野战给水装备,在12小时内迅速集结。
队伍中,有提前结束休假赶回部队的老兵,有新训期未满提前下连的新兵,有准备退休的老工程师,有在家养病的技术骨干。“集结号”吹响时,他们列队在军旗下。随着宁夏军区政委王志宏少将一声令下,给水团官兵千里机动,紧急奔赴鲁豫旱区。
2月20日23时,赴河南官兵行程950公里,到达三门峡。赴灵宝、嵩县等5个作业点的施工分队,于当日22时到达各作业区。
2月22日14时,赴山东官兵行程2000多公里,到达鲁南临沂。当日20时30分,各打井分队全部到位。
2月21日上午,钻井四连官兵在河南三门峡市湖滨区王官村首先竖起井架。斯太尔600重型钻机震耳的轰鸣声中,巨大的钻头旋转着扎进干渴的黄土里。四连连长宋彦军带领42名官兵,不断克服地表上层土质松软、中层黏土沉积、下层岩石坚硬等复杂地层给施工带来的影响,夜以继日,奋战65小时,成功打出深106米,日出水量2000立方米的甜水井。赴鲁豫抗旱部队首战告捷。
2月23日清晨,沉睡的山东沂南县张庄镇新庄村被轰鸣的机器声唤醒,钻塔缓缓竖起。给水团鲁东南抗旱打井战役在这里打响。
“开钻!”10时整,随着兰州军区参谋长管黎峰一声令下,钻井二连班长沈亚峰推动操纵杆,钻机飞速旋转起来,浑浊的泥浆不断从钻杆下涌出。
然而,意外发生了。作业不到6小时,遭遇沙石层。如果采用传统的泥浆正循环钻进工艺,半个月才可能打出一眼井。旱情急如火啊!兰州军区领导闻讯,立即将国内仅有的4部潜孔锤中的3部,紧急发送到沂南。新庄村作业点改用潜孔锤钻进工艺后,钻进速度勇猛精进,各色泥浆不断从钻孔喷涌而出。
人歇机不停,三班轮流上。指导员刘军利、工程师姜晓军、技师唐良鹏和四班班长王治方,昼夜守在钻台上。26日凌晨,这眼深130米、日出水量600立方米、可满足1700多人生活用水和2000多亩农田灌溉的机井终于成井。
南卿村,位于河南灵宝市阳店镇东北角,是三门峡市著名的贫困村,全村800多口人,1300多亩耕地。据村里的老人说,该村自古以来就缺水。流传民谣:宁借一桶油,不借一瓢水。
3月2日,给水团勘察小分队进入南卿村。在没有任何水文地质资料的情况下,小分队快速勘察确定了打井位置。3月9日,一连一排开进南卿村,立塔开钻。许多村民放下手中的活,天天守在井场。大娘大婶送来烙饼、鸡蛋、老母鸡,青壮汉子帮助挖泥浆坑、抬钻杆。乡亲们期盼的眼神烧灼着官兵的心,他们昼夜奋战在早春的严寒中,下定决心要给乡亲们送上一个惊喜。鏖战24天,4月2日,一口深320米、日出水量1200立方米的甜水井,出现在南卿村干旱的大地上。南卿村沸腾了!75岁的李中歧老大爷看着喷涌而出的井水,眼泪夺眶而出,激动地说:“感谢党!感谢解放军啊!”村支书李超丰紧紧握住皮俊华连长的手动情地说:“全村乡亲们要为你们立碑!”
“穿戈壁,走大漠,越沟壑,爬高坡,负重前行探水源;迎风沙,冒严寒,住帐篷,喝苦水,披星戴月打井忙。”这副楹联,是河南嵩县大坪乡田凹村群众送给全团官兵的珍贵礼物。
勇于探索创新,改进技术工艺——
我知道你攻坚克难为了谁
远离西北熟悉地域,到鲁豫两个陌生作业区勘探打井,官兵们面临重重困难,不时碰上“硬骨头”。
2月22日,钻井一连来到山东沂南县张庄镇簸箕掌村时,复杂的地质条件给了官兵们一个下马威:下钻不到10米就遇到了岩石层。
“老区人民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我们来支援抗旱,也要向老区人民一样,能啃硬骨头!”采用空气潜孔锤钻进工艺,一连官兵两天之内就钻进到93米,出水了!两天后,移机再钻,又成功打出一眼日出水量近700立方米的深水井。
“‘西北水神’就是神,在我们这个贫水村,5天打出‘双胞胎’甜水井!”当一营营长王学龙将两眼井的资料交到村党支部书记尹传河手中时,村民们齐声喝彩。
高级工程师杜文臣介绍说:“从河南嵩县大坪乡宋岭村钻井点测井图上看,21层地质结构中,有11层是无水和贫水的泥岩层。官兵们在准确和精细上下功夫,破解技术难题,顺利成井出水。”
嵩县南洼村是三连二排施工作业点。根据水利部门提供的水文资料,150米以上多层为泥岩,150米以下全部为花岗岩,成井出水难度很大。二排开进南洼村那一天,村民们奔走相告:“解放军为我们打井来啦!”团长宋建荣带领官兵立下誓言:“为了让世代缺水的群众告别缺水的日子,再苦再难,我们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开钻后,全村200多名村民纷纷到钻台旁帮忙,在外地打工的青年也赶了回来。16个日夜,披星戴月,战士们汗水湿透的棉衣经常被夜风吹得冻成“冰坨”。3月6日,一口110米深的井终于完成了。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抽水机转了两个多小时,才抽出4立方米水,官兵们一下子傻眼了,很多乡亲也暗自垂泪。
群众的泪,是淌在子弟兵心头上的血。给水团抽调具有30多年水文地质勘察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杜文臣,实地勘察地形地貌,研究地层结构。他初步判断,村子东南角古河道交汇处有水。为确保万无一失,团里又派物探小分队做电法勘测,见缝插针搜索地下水源。
新的井位确定了。又是16个昼夜奋战,官兵们成功打出一口深180米,日出水量达172立方米的甜水井。千年旱塬清泉喷涌,彻底解决了全村700多人饮用水困难和900多亩农田灌溉难题。出水那天,全村老百姓一片欢腾。
进入6、7月份,河南热浪滚滚,最高气温达到42摄氏度。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官兵们采取超常措施与酷暑展开较量。一天,天气异常炎热,官兵出现中暑症状,现场指挥准备提钻停机。三连七班班长赵康让全班战士用水将衣服打湿,把安全帽放在凉水里浸一会儿再戴,用凉水冷却发烫的操纵杆把手。就这样,经过反反复复地“防暑降温”,七班战士没有停机,为快速成井赢得了时间。
在河南三门峡、洛阳,由于当地地质资料缺乏和老旧,团队派出两支勘探分队,分赴8县54个乡镇进行详细勘查,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水文地质资料。每一眼井成井后,团队都会将普查、物探、测井、成井全套资料毫无保留地移交地方政府。
三门峡市水利局副局长赵新生对记者说,“这些翔实的资料,就像给我们留下了一支永远不走的打井队,今后开展水利建设,心中也更有谱了!”
8月28日上午,洛阳市嵩县大坪乡宋岭村,兰州军区某给水工程团支援河南抗旱打井竣工仪式隆重举行。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发来的贺电指出:积极参加和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是我军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全团官兵再接再厉,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官兵们整装待发,奔赴新的给水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