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从单打独斗到团体作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31 08:24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宋璇

  近期,随着中国对私募股权投资(PE)的不断开放,更多机构投资者如大型寿险公司、证券公司等纷纷获批进入这一领域。国家开发银行等机构也推出了自身的私募股权基金中的基金(亦称母基金或PE FOF)。

  随着参与者日益增加,PE市场逐渐陷入群雄争霸时代,而产品结构也日益复杂化,因此,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开始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是建立内部投资团队来投资单个私募股权基金,还是应该使用外部专家,比如投资到私募股权母基金里?

  日前,艾德维克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布鲁诺·阿施勒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鉴于目前中国私募股权投资领域参与者结构,母基金将是私募股权投资一个不错的选择。

  布鲁诺·阿施勒表示,为了公平地对比这两种投资机会,必须考量和对比它们的总成本和总潜在回报,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因为母基金的双层管理费结构可能导致在投资初期收益难以体现。这种对比导致投资者只关注母基金的管理费,而潜在的收益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艾德维克研究数据显示,2006年以后成立的57只单个私募股权基金和18只母基金中,母基金的中期收益集中在10%-50%,单个基金的中期收益也大多集中在这一区间,但个别基金业绩突出,中期收益达到了100%甚至更高。

  进一步来对比单个私募股权基金和母基金发现,母基金往往投资更加分散化,这使得母基金的业绩更“接近”中值,而单个基金的表现则波动非常大。

  “抛开分散化投资效果和风险保障效应不提,中国母基金投资业绩虽然稍逊色于部分单个基金,但当单个基金业绩不佳时,母基金则能提供可观的损失保障,同时高质量的母基金也显示了在业绩上超越单个基金的能力。这保证了机构投资者所需要的稳定性和可预期的业绩。”布鲁诺·阿施勒说,高度机构化的母基金能够及时地提供详尽的季度报告和年度报告,追踪和总结所有的被投资基金和被投资公司上阶段的发展和财务情况,让母基金的投资者对自己的资产组合有一个及时、全面的了解和掌控。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