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向沙漠要经济 问石头要效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31 20:29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宁夏中卫市将遍地沙石转为优势资源

  本报记者 张敏良 高煜荣报道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宁夏、甘肃、内蒙古三省区交界点上,在腾格里大沙漠的南缘,矗立着这座宁夏最年轻的地级市——中卫。黄河自此入宁,呈S形缓缓流经该市182公里,得黄河水灌溉之利,中卫亦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之称。

  石头缝里的西瓜,从脱贫致富到品牌保护

  迎着一场淅沥的小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泥土的芬芳,来到中卫市环香山地区,当地的瓜农脸着荡漾着甜蜜的笑容,充盈的雨水,让他们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年。

  “压了80亩硒砂瓜,今年全家人的纯收入就可以达到十多万元。”香山乡三眼井村的马占俊开心地告诉记者。

  为了提高农民收益,中卫市农牧局的技术员经常在田间地头为大家进行指导,三眼井村仅压150亩以上的人家有十来户,盖起了新房,买上了汽车,以前的贫困村,因为硒砂瓜的带动,已经切切实实地变成了小康村。

  由于地质干旱、早晚温差大、纯天然无污染等特点,这些石头缝里长出的硒砂瓜渐渐被世人所熟识,并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中国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认证、国家有机食品认证。“香山硒砂”还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功进入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市场。

  然而,随着中卫硒砂瓜的名声雀起,全国各地“李鬼”也纷纷现身市场。针对这一情况,中卫市取消了一年一度的“硒砂瓜节”,节约出资金加强对香山硒砂瓜的品牌保护和管理,销售中推行一瓜一标,采取一年一印制,并授权对新标识统一印制、统一管理,派专人保管、发放,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建立硒砂瓜商标可追溯体系。这一举措,进一步保护了瓜农种植优质硒砂瓜的积极性。

  “西瓜种植15年就要更换土地,10年以后里的农户怎么办?”也曾有人为此迷惑。“不必担心,你看那一片一片的红枸杞,还是瓜田里一行行整齐划一的红枣树,都是硒砂瓜的后续产业”潘建宁说:“包括大枣的深加工企业,也都已经通过招商引资入驻中卫了。”

  沙漠中的奇迹,从防水治沙到聚沙成金

  在旅游界,有一句人尽皆知的俗语:三亚归来不看海,宁夏归来不看沙。这里所说的沙,即指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沙坡头,微风吹皱一池的沙海,那最细最软的沙粒,最后便徐徐降落在了中卫市的边缘,形成了集广袤和柔情集于的沙坡头。

  有朋自远方来,一定要带他去沙坡头,自景区内的沙山一路滑翔,在沙的细腻与风的吹拂中,享受飞一般的感觉。飞行落地,坐在亘古时代的羊皮筏子上,闭上双眼,感受黄河水在脚下潺潺而动,今兮何兮,人归何处,只留一颗自由自在的心。

  再上岸时,恍若隔世,怀揣着迷离的心境,穿越包兰铁路中卫段,看铁路两侧巨网般的麦草方格里长满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起了绿色波浪。景区内的博物馆带我们再次回归历史,与我们的先辈一起,看那人进沙退的现实奇迹,看那曾经震惊世界的“麦草方格治沙法”。

  中卫市虽拥AAAAA级景区,但旅游业的贡献率也仅为2.3%,原因是每年接待的134万人中,有半数仅能在此作半日停留。

  为了改变现状,中卫市再次整合沙漠泉眼在腾格里沙漠南缘方圆40平方公里地域,计划再造一个AAAAA级旅游景区,建设一个新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形成七湖、八区、两条观光体验带、沙漠湿地揽胜等五基地,堪称为当前国内沙漠旅游进行一次“完形填空”。

  中卫市旅游商务局局长李树茂算了一笔账,只要把当前“过客”的一半变成“夜客”,留在中卫二日游,中卫旅游收入就可净增2亿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