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重庆中小企业融资难亟待破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6 20:06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秦湘尧报道

  随着国家信贷规模的收缩,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紧张程度持续升级,放贷力度缩小,重庆中小企业融资显得越来越艰难,资金难题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历时近3个月的调查中发现,重庆部分中小企业转向小贷公司应急,四处寻找发展所需资金。

  中小企业陷融资困局

  在重庆观音桥未来国际大厦,宽大的办公室里,王枫(化名)愁眉苦脸,不停地打接电话,这个每年产值3个多亿,小有名气的企业家正显得一筹莫展。“银行贷款申请已经3个月了,依然没有消息,我现在每天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到处借钱,如果资金不能跟上的话,我只能停止目前正在开发的项目”。王枫面对记者显得无助而又无奈。

  和王枫一样,在重庆工业百强排行,榜上有名的一化工公司老总,也面临同样的资金困局,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银行贷不了款,有的没办法,只能借高利贷”。记者随后对渝东南、渝东北和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内的规模民企进行调研后发现,这些中小企业都不同程度存在资金需求,公开资料显示,重庆目前共有中小企业20.6万户,其中绝大多数都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重庆银管部统计,2010年,重庆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4085亿元,比年初增长27.1%,比重庆市人民币贷款余额增幅高2.89个百分点,占全市人民币贷款余额10888.15亿元的37.5%。

  重庆市中小企业局一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今年国家信贷规模的收缩对中型企业融资有较大冲击,受其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显得格外困难,虽然还没有到无钱就要倒闭的程度,但利率上浮,融资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资金紧张已经影响到了发展,中小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呈回落态势”。

  重庆社科院产业经济与企业发展研究所所长王秀模告诉记者,宏观环境虽对重庆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已经显现,且有的企业较前阶段困难,但他们仍处于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期,还基本未出现关门停产或批量倒闭现象,不过如若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将会对重庆市中小企业发展造成较大冲击。

  四大融资瓶颈待破解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分行统计的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银行向中型企业贷款余额2796.49亿元,比年初减少1.6%,中小企业共贷款余额4538.43亿元,占重庆市贷款余额12131.02亿元的37.4%,比全市人民币贷款增幅低0.4个百分点。

  重庆中小企业局负责人分析指出,融资难主要表现在四个大的方面,一是信贷规模紧缩导致中小企业贷款紧张,而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使银行放贷额度再度从紧,直接影响中小企业信贷规模压缩,担保机构审保会和银行审贷会都通过的贷款项目,兑现贷款比例有所下降,一般只达到50%~70%。

  二是融资渠道和资金来源结构单一,以间接融资为主,根据调查,重庆中小企业融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有四大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其次,来源于中小金融机构放款,同业拆借、民间借贷、信托、典当等其他渠道。

  三是融资成本较近年偏高,今年重庆市各大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贷款实际年利率普遍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甚至更高。民间借贷实际利率达2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50%,导致企业成本上升。据今年上半年工信部对317户重庆中小企业监测数据显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营业成本和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4.6%、38.7%,分别比营业收入的增幅高1.6和15.7个百分点;其中利息支出同比增长38.3%,比营业收入增幅高15.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仅为9.02%,收入利润率同比下降1.02个百分点。

  四是直接融资少,截至目前,重庆上市的中小企业只有17家,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仅4家。今年正申请发行集合票据的中小企业也为数不多,直接融资的覆盖率明显偏低。这些都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都亟待破解。

  企业发展面临多重制约

  不仅是融资难,用地难、用电难、用工难、高成本、高税费、低利润等“四难两高一低”的现实问题同样制约着重庆中小企业的发展。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土地指标严格控规的情况下,用地难成了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很多合作项目由于土地难落实,缺乏项目承载平台而不得不被迫搁浅。由于大多企业为传统产业,劳动用工紧张,大多企业面临用工缺口,根据国家工信部在对重庆316户中小企业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有用工需求的单位181户,占监测企业的57.3%。而用电的紧缺也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根据重庆市工商联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重庆市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增加值增长同比分别回落0.3和0.2个百分点,税收分别回落9.7和8.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分别回落10.2和9.1个百分点。

  《重庆蓝皮书2010行业发展报告》在重庆二三产业发展与展望中曾指出:受金融危机影响,面对市场萎缩,行业产能过剩以及全行业低迷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钢铁、有色两大支柱行业呈现出负增长,对工业增长支撑力度不够,如重刚集团、西铝集团等代表性大型企业全面恢复尚待时日,同时还指出,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投资及利用内资占比呈现出下降趋势。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称,由于受到后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致使原材料价格、劳动成本、物流成本持续上涨,而中小企业由于信息闭塞,在产品定价上并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增加的成本不能及时通过出厂产品价格的上涨来传导出去,利润空间不断变小,导致大多企业举步维艰,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生存。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