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资金面持续紧张A股疲弱 防范股东减持风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1 02:19 来源: 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陈铖

  时值8月底,从民间借贷利率不断升高、上市公司增发不断以及4.6万亿地方债两年内集中到期等信号显示,当前市场资金面仍趋紧张。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速度仍将运行在高位的情况下,此前市场推测“下半年货币政策有望放松”的预期,有可能“落空”。

  

  中国经济陷入“钱荒”

  

  8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通知,计划将商业银行的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从9月5日起实行分批上缴”。而且,该报道还称“截至2011年7月末,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单位项目下保证金存款余额为44222.36亿元,如果再加上个人保证金存款余额192.80亿元,共计44415.16亿元。简单测算,如将存款准备金率考虑为21%的平均比例,则商业银行体系累计需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在9500亿元左右”。这意味着“大量资金将被冻结,相当于未来6个月内上调两至三次存款准备金率”。

  为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去年10月以来,央行已经连续11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5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货币政策紧缩持续发酵,中小企业“钱荒”问题也随之而来。

  海通证券认为,下半年的政策放松预期可能落空。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稳定物价放在突出位置,并继续加大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正在对二、三线城市楼市实施限购政策展开密集调研。这些都被视为下半年货币政策不会松动的重要信号。

  

  股东减持应对“钱荒”

  

  由于财政压力日趋膨胀,部分上市公司开始着手“卖股还债”,根据年初至6月末的减持情况,《羊城晚报》抽样调查167家上市公司的数据显示,共有18家公司被国有股东减持,占比达到10.8%。以6月30日的收盘价来计算减持金额,发现18家公司总共被套现近17亿元,平均每家套现9444万元。

  农业银行高级经济师何志成对此表示,地方政府在“地板价”上割肉是资金紧张的表现,“考虑到现在股价低迷,地方政府也会心疼,10%的公司发生减持已经是很惊人的数据。”他还表示,此举可能蔓延成风。

  其中,受减持最厉害的是辰州矿业。其控股股东“湖南金鑫黄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湖南省国资委和中国黄金集团共同出资组建,根据巨灵数据显示,2009年该集团持有公司44.04%的股份,2010年减持2000万股,比例降至40.48%;今年上半年再减持3000万股,比例降至34.68%,保守估计至少套现10亿元。

  

  股民应规避减持风险

  

  国有股减持的一轮新高潮或将来临,在这种背景下,股民应该注意什么呢?

  在这个减持潮的初期,主要是一些中小企业作为小非在市场上抛售低成本的股权。由于他们的获得成本很低,因此抛售起来没有什么顾忌,杀伤力较强。目前阶段,这样的减持会极大地损害市场信心。而国有股东减持的目的是度过难关,并不是准备卖企业,所以股民不必过于恐慌。

  因此股民首先要注意的是,回避那些股东构成上有较多中小企业股东的公司,比如不少上海本地股,他们存在较多交叉持股情况,而股东之间彼此又没有什么关联,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一般,这样的公司可能会遭受到较明显的减持压力。

  其次,从减持的动因——差钱角度来看,股民应该注意那些在差钱的大环境下完成了圈钱的公司,特别是那些圈钱之后超募较多的公司,他们或许在未来可以迅速地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使得企业的估值增厚。这样的公司包括一些IPO公司,也包括一些在目前阶段完成了定向增发的公司,至少他们已经不差钱。

  另外,股民还可适当关注那些存在整体上市可能的、现金流比较匮乏的国有上市公司。这样的公司很可能利用目前股价较低的阶段,完成整体上市或者资产注入,顺便向市场圈钱。在这样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投资机会,不过这样的机会股民也需格外注意,因为在大盘没走稳的情况下,股价的波动很大,况且现阶段证券化的优质资产越来越少,很多整体上市或者资产注入可能拖累原本企业的收益水平,因此股民仍需警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